看到一篇公众号推文,了解到了《爱上你治愈我》这部剧,一般情况下我对这样的剧并不感冒,但看到它是一部心理剧,而非偶像剧,今天也在视频APP首页看到了它,点进去看了两集,我觉得深深的被同理,导演用这种方式把中国家庭的教育给呈现了出来。
图片来自网络在我们的文化和环境中,缺乏鼓励和赞美,缺乏真正的爱的教育,我们文化的爱的基因像羞答答的玫瑰,不是用陪伴、倾听、理解、包容、鼓励、赞美来表达,而是一种深沉的,父亲的爱如山,让人感觉有依靠,在最需要的时候;母亲的爱细腻而唠叨,让人烦躁又无可奈何。
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国父母都认为他们很爱自己的孩子,确实也是这样,很少有家长能像中国家庭的父母一样,中年为儿女活,晚年为孙子活,一辈子都操碎了心,一辈子都盼望着儿女回到自己身边,回来之后又不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整日整日的在纷争中度过,慢慢的,这样的争吵成为了一种“爱”。
争吵带来的是各自生闷气,彼此不理解、不饶恕,直到到失去的那一天,才发现自己没有珍惜,才后悔,但这份痛已经留在了心上,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似乎又在习惯中复制了父母的“爱”。
所以伤害在一代一代的延续,直到有一个转折,中国改革开放,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我看剧的时候在思考,似乎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没有这样的亲子问题,或者说问题没有这么严重,孩子听从父母的安排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遭打挨骂也是一种很正常的教育,“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不是空穴来风,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其实有遗传的基因。
在今天,我们看到的世界越来越大,我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我们关于爱的教育似乎还在萌芽和起步阶段。
每个父母都想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的爱却成了孩子的负担。
孩子想要一个香蕉,可是父母却觉得给他一车苹果才是爱。这种爱很自我,没有同理,或许是曾经他们物质上的匮乏,让他们觉得更多的物质才是爱。
可是物质的满足,就像我们的温饱一样,仅仅是基础而已。陪伴、理解、倾听、拥抱这些爱的表达每个人都有正常的需要。
今天是一个压力大、节奏快的时代,社会飞速发展,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而我们却很迷茫,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激情在很小的时候或许就被“无情”浇灭。我们今天所走的路,不是自己愿意走的,更多的是家人想要自己走的。
我们一方面想要反抗,一方面又不知道拿什么来反抗。
我们的家庭关系吵吵闹闹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只有在关键时刻才会爆发。青春期叛逆反抗,最后在暴力压制下屈服,大学选择时想要自主,又在七大姑八大姨的游说下屈服,他们只是自己觉得这是好的,然后给我们做选择,其实至于真的好与坏或许他们也只是“听说很好”而已。然后他们不需要为这个选择负责。
我已经为你做好了选择,剩下的路需要你自己来走。
我不知道把这说成:孩子是家长想象中的“好”的试验品是不是有点过分。
说是替孩子考虑,其实考虑着考虑着惯性的成为了自己考虑,一种想要掌控孩子的心理。自己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在言传身教中传承下来。
其实家长也能够发现问题,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办,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想用反抗和据理力争的方式让父母改变改变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父母用暴力的方式把孩子拉回自己所能掌控的“正轨”。
这个恶性的循环需要改变,就要有一环断裂,重新开始。
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叫做原生家庭,我们想要改变,想要成为这个家族的改革者,想要“改命”,唯有将自己的劣根从原生家庭的坏的土壤当中拔出,重新栽种在爱与真理的土壤中。
唯有爱能改变这一切,唯有爱能成就这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