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青春小说以及爱情偶像剧,主角通常是四人组合,一个干净的少年,一个大胖子、一个戴眼镜的乖乖男,当然还有少年的女神。对于内地生于90年代左右的人来说,男生的童年是是被香港的黑帮片洗脑,女生的童年基本都是看台湾偶像剧渡过的。这个原因,我觉得能看做女生被男生早熟的客观环境之一。
当然男生也有看偶像剧的,但女生喜欢看黑帮片的就很少。《流星花园》红透半边天的时候我也糊里糊涂的感觉道明寺很酷。至于觉得大S很漂亮,还是之后《转角遇到爱》的事情。当然,在这中间我还看了《爱情白皮书》,范玮琪那首《启程》成了我记忆中美好的一个音符。台湾偶像剧的风生水起,也促使了内地偶像剧的效仿,许多年前那部叫做《红苹果乐园》也延续了《流星花园》套路,全世界最优秀的几个男人喜欢上了一个普通的女生。像《星梦缘》《极速的浪漫青春》这样的狗尾续貂也不在少数。但我还是坚持看完了,甚至那部恶评如潮《会有天使替我来爱你》我也看了。
大陆早期效仿台湾的偶像剧《 红苹果乐园》不得不说,《红苹果乐园》是内地恶俗偶像剧的始作俑者。大陆的制作人以为仿效台湾那样找几个俊男靓女就能吸引到观众。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至今。其实在这之前,大陆出品过很多优秀的偶像剧,比方说《真情告白》、《都是天使惹得祸》,在当时来看应该都算是不错的作品。至少它植根于大陆人的青春本源。而至于那些山寨台湾过来的偶像剧,动不动就“你也奇怪耶”的口音和台词绝对不是内地年轻人的作风,但却让很多年轻人以这种说话方式为潮流。所以我觉得内地电视制作人在拍偶像剧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两岸的文化差异,而不是把台湾偶像剧生硬的复制。
大陆偶像剧《都是天使惹的祸》曾经也风靡一时为什么会喜欢看偶像剧?它是你想象中爱情的一个投射。很多女生在过了二十岁的时候回想起来,都会觉得偶像剧多么脑残。不喜欢偶像剧,证明一个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是长大了,甚至可以故弄姿态的说是老了都不为过。就好像我曾经说,我心中再也没有偶像的概念的时候一样,这听起来其实是一件多么可怕的时候。当初为了自己喜欢的歌手跟别人吵架,也会存点钱买几张海报或者CD什么的。至少我现在不会干这事了,从侧面上来说,可不可以解读成人变得越来越自私了?以前把偶像当做亲人,他放个屁都是香的,觉得为了他能红理应做点什么。现在觉得他是死是活都关我屁事。他被千夫所指我都不会为他浪费一点口舌。话说回来,偶像剧的美好已经不能大于我们对于生活现状的清醒认识,那些大同小异的桥段很难在现实中找到切合点,那些看着《流星花园》一代的小萝莉小正太或者已经逐渐踏入社会,需要更多源于生活的剧情才能打动人心。而更年轻化的一代已经被日剧韩剧洗脑,对台湾偶像剧甚至嗤之以鼻。
《我可能不会爱你》剧照像我们这样看着《流星花园》长大的一代的确又被台湾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感动了。这也是这几年唯一认认真真看过的偶像剧了,最开始看这部剧也有排斥,这样赤裸裸的剧名从一开始就给我打下幼稚的标签,然而看这部剧,却发现它的另类魅力。你以为偶像剧主角的年龄设置都只能在二十岁左右,但是你发现女主角都迈过三十后的时候你觉得程又青依旧楚楚动人,优秀的女人总是在她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大放异彩。同样的,工作好几年的李大仁也彰显出一个三十岁男人特别的成熟。虽然在年龄上异于一般偶像剧,但是你绝对不会把它当做家庭伦理剧来看,因为他们对于爱情的追逐依旧源于青春的美好向往。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事情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它没有放大现实中工作、买房的压力。像我这种爱死磕的男人虽然对于程又青每次总结的“初老症状第N条”不屑一顾,可是想一想一个女人自我总结,与自己促膝长谈的温柔,都感到万分美好,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挨得过无限次寂寞凌迟,人心态早已看得化”。虽对生活没有专属的体验呢。其实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来说,看偶像剧显得幼稚,看家庭伦理剧又显得过早。《我可能不会爱你》正好弥补了这种空缺。它披着偶像剧的外衣,实则谈论着年轻人的困惑,除了爱情,穿插的同学聚会,有那么一点点“看看十年之后谁最牛逼”的现实隐喻。父母安排相亲,是对剩女当道的真实写照。我想这是对于传统偶像剧过度脱离现实的有力回击,也是台湾对于偶像剧探索一个不错选择。
前几天跟一个高中的同学聊天,他说上高中的时候怎么男生都很喜欢那种娇小可爱的小女生啊,对成熟温柔得体的女生有一种排斥感。后来一毕业发现后者更讨人喜爱。成熟不是意味着少女心的缺失,而是更加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从21世纪初的《流星花园》,到后来的《爱情白皮书》《放羊的星星》《终极一班》等等,直到《我看你不会爱你》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的台湾偶像剧。我们发现,不仅仅是那些青涩的校园爱情很美好,人只要保持一颗赤诚之心,三十岁、四十岁又何妨,美好的爱情总会发生。
是的,或许在你二十岁的时候无法拥有你的沈佳仪,但是在你三十岁的时候你会有你的程又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