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咖啡馆,对面坐着妻,我还是在写一些东西,像海底的鱼吐着泡泡,和昨天晚上不同的是,这不是上海的庄13 café,背景已换到了台南,这是一家叫“窝树林”的咖啡馆,妻坐的位置不同,在我对面,我不是用笔记本电脑,代之以百年不用的笔记本和水笔。
我一向以不擅写命题作文著称,因为我容易偏题。于是我的岳父,一位教育心理学教授,让我写一篇文章,题目是《上海人如何看台湾人?》于是,我坐在窗前,开始观察周遭。在台南,平日夜晚的咖啡馆里,人这会儿也不多。在这时候,台南人都在各种食肆大快朵颐,或是大逛夜市。这家店的布置颇为优雅空灵,水泥地面,木质桌椅散发着奇特的芬芳。偌大的店里只坐着我们两人,显得寂寞又哀伤。音乐刚好满足我挑剔的耳朵,是带点恶作剧的精灵唱法,妙极了。
台南是骑在机车上的城市,百姓亲切纯朴,一点也不机车。适才从住处一路走到保安路的街角,立即掉入美食的迷宫。赤坎棺材板本店是必去的,不熟台湾美食的看官别误会,此棺材非彼棺材也,是油炸的吐司中间淋了鸡丁和海鲜组成的奶油浓汤,从日据时代一直卖到现在,从李安,到陈水扁,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味蕾统统投降。另外,不到此处消灭一碗有名的鳝鱼意面,不能声称已到达台南。我始终无法用手机清晰捕捉这道名菜,因为一见到它,一眨眼就空盘了,我也完全不记得中间的过程,每次都这样。
吃完这两道名菜,美食之旅才刚刚开始,在保安路的街角,又一次在去年牛肉汤小店的同样位置坐下,迅速消灭了一碗琼枝玉液般的牛肉汤以及一盘酸辣牛肚。妻说对面有不错的猪血汤,于是又去喝。停不下来的节奏,我在台南就是七宗罪里暴食而亡的宿命。
在这家猪血汤的老店,店家能端倪出眼神闪烁的我不是本地人,因为我的拿东西的动作不够熟练。在彼此不信任打量的刹那,我发现店员是个生硬的彪形汉子,他转过身我发现他的小腿上刺满了纹身,怀疑是混黑道的。但他真的像明朝人,张罗着亘古以来没变过的经典美食。
妻答不上来台南有多少人。在中国大陆,百万、千万级的城市很多,可真正了不起的城市并不是以人口数量计算,当大家把每个个体的生活过得鲜美可乐的的时候,这个城市才不是苍白的。
在台南我看到的所有人和上海人的外表没有太大的区别。这里的人头发不是绿色,也没有三条腿,可是人的气质完全不同。在大陆我只有在书本上读到“温良恭俭朴让”,而在台南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是这样的。一个陌生的出租车司机,从他友好的下车帮你搬行李,到热情的谈天,就可看出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确定的认识。好比说,他知道今天晚上能吃到一顿非常美味的家常小吃,这足以慰籍他的心灵,并且昨天、今天、明天,皆是如此。
夜已过八点时分,窗外不时的开过几辆机车,人口密度是适宜的,无拥挤感。台南的节奏,像是一条隽永的小溪。大家遵守秩序,波澜不惊。
而不久前的早上,我在飞机上还遇到几个老乡——上海人。他们显现出来和台南人不一样的特质,让我感觉不太舒服。
我们所搭乘的华航是一家服务、设施都很出色的航空公司。空乘小姐虽徐娘半老,但都是在法国培训过的,修养极佳,举止之妥帖让人也心旷神怡。有一个空中先生是一位老帅哥,脸上的皮肤虽然有点松弛,可他就像英伦管家一样善解人意。座椅前的小屏幕里亦提供了大量的影片,一路观赏,不禁时光如梭。
就这样,飞机风平浪静的飞行了45分钟,我正打算蠢蠢欲动掏出我的笔记本来写点文章。我有个极为奇怪的爱好,喜欢在移动的物体上写东西,而且速度越快,写出来的效果约好,比如地铁和飞机。在飞机上写作,快速的经过像气球一样的漂浮在空中的灵魂或idea,随便摘取一个气球皆成文章。
可是,前方忽然响起了男人生硬的普通话,说得十分吃力,后来改成了上海话,这样就利索多了,可是他们说得没完没了了。在整个大机舱里显得十分突兀。他们就这样旁若无人的聊天。我停下了笔,被迫听他们在说什么,内容相当的乏味,听得出是第一次去台湾,此兄带着2个老人,隔座中年人主要是在听他吹牛,应和为主。他说,台湾在80年代的时候也算亚洲四小龙之一......高雄现在有地铁吗......后来呢说到上海房价什么,当然这是这些中老年喜爱的话题,又聊了一把房价,还有他说上次去澳大利亚什么什么,又准备去韩国。然后又提到台湾人是说客家话的,客家话不好听。这里引发了一大段关于他对各地语言的议论,最后还说某某人上海说得很好......
我并不反对他一知半解的言论,台湾讲闽南话其实比客家话要多。可是他聊得实在太响了,我想上前提醒他们能不能聊轻一点。妻感受到了,对我轻声说:“可能他们是初次去台湾有点兴奋,并且大概他们说话声音一直是这样响的,不习惯轻声细语。”我想飞机反正也快到了,并且他们离我们有些远,于是作罢。
后来,我闲着也是闲着,反正也写不了东西,忽然想到岳父大人的命题作文——上海人如何看台湾,于是我想,这不是绝好的素材么,我就开始听起了他们对台湾的印象。其实后来他们也没有聊什么台湾,他们的印象也仅仅是停留在台湾人说客家话而已。
这几个上海人不能代表所有的上海人。我想,在上海,老中青对台湾的看法有差别。没去过台湾的中老年人对台湾的理解很多停留在以前,比如四小龙和客家话,还有哭得半死的台湾言情剧。中年上海人有一批不喜欢台湾人,很多称台湾人为台巴子,主要是90年代赴大陆的台商对他们形成的不佳印象。至于年轻一代对台的看法又有不同,因为如今两岸开放旅游,很多80后90后都去过台湾,和我一样亲身体验了台湾浓浓的人情味和较高的文明素质。
“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大陆的物质逐渐丰饶,年轻一代人的文明素质将会改善提高,这是可以预期的未来。而在两岸越来越开放的现今,彼此难免有误会和冲突。对于台湾人来说,看到一群口袋有钱、脑袋贫穷的“陆客”在岛上大剌剌的行为举止的时候,难免心情复杂。
有趣的是,我与妻之间在相互同化。妻有时被台湾人指出有大陆腔,而我也被大陆朋友误认为是台湾人。有个上海朋友评价我像台湾人,理由是看上去挺斯文的。其实我还挺有辱斯文的。
尊重他人是文明社会的体现。我希望,有一天在上海飞往台湾,甚至是飞往北京的飞机上,不会出现有上海人以及国内游客会旁若无人的喧哗。这不是因为他们更像台湾人所以比较高级,而是他关心周边的人,这就是文明素质。
我相信,早上那几个飞机上的上海人没有看到周遭安安静静的其他人,也没有注意到其实有很多人被打扰,并且有些困惑的看向他们。
如果要问这些上海人如何看台湾,答案很简单,他们没有看见任何人。
网友评论
我工作上接触的台湾人各个狡诈, 我给他们开发了一个服务器程序, 服务器是他们的, 我上传我写的程序, 服务器密码双方都有. 我每次根据需求写好后, 他们派技术人员测试, 可是他们干什么的, 你知道吗? 故意把里面的数据库配置数据给篡改了, 然后说我们的程序不稳. 以此来和我们讨价还价. 要是这样玩一次也就算了, 居然来来回回这种小儿科的把戏玩了三次, 只是每次篡改的数据不同.
总结就是台湾人表面谦和背地里一肚子坏水.
我先后在上海工作过两段时间, 第一次我刚毕业,上海人给我的映像是排斥外地人.
第二次, 在浦东住了一段时间. 接触到了上海的土著.
我才对上海人有了真正的认识. 浦东那些世世代代在这繁衍的人才是真正的上海人. 他们不排斥外地人. 他们居然不把自己当成上海人, 我说去浦西, 他们说你去上海啊!!! 在他们眼中土著的浦东人不是上海人.
我想起一句话, 排斥外地人的不是什么当地人, 而是那些先去的人排斥后去的人. 上海是1860年开埠, 开埠之初不过是小渔村, 现今的上海人有几个是那之前就在那繁衍的?
香港也是, 50,60年代香港是接受非法偷渡的, 只要偷渡过去就行. 现在香港的穷人不少是那个时候游泳过去的, 还有解放前逃难过去的. 他们拼了命跑过去的, 现在的大陆人大摇大摆的过去生孩子他们能不生气吗!
台湾人就更.......
现在的台湾人有一半是45年逃跑过去的后代, 原住民的比例很少. 说闽南语的巴子就更....明明说的是闽南语, 非要说自己说的是台语. 你就是闽南的跑过去, 承认吧.也就是比蒋家人早跑过去100年. 客家人, 呵呵听名字你就知道了. 据说客家人有真正的汉人血统, 现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和台湾的客家人, 都是宋末被蒙古人打过去的.
在深圳靠海的地方还有个宋朝小皇子躲避的洞穴. 哈哈, 一句话. 中国人中很多的人真的比较下贱, 明明自己刚刚有了点钱就开始鄙视那些自己曾经的老乡了, 故意划分界限了. 你就是那个贱人.承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