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内核就是客户/用户愿意选择你的最小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产品最关键的卖点。
-
产品内核一定要遵循“最小作用力”原则,在创业初期,这可以极大地节约我们的测试成本,提高产品成功率和创业成功率;即便产品内核已经跑通了,“最小作用力”原则也可以让我们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关键的卖点上,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成本相对最优。
-
产品内核一定要遵循“与时俱进”原则,不断根据市场和用户的变化,通过关键数据指标驱动,持续不间断地对产品内核进行迭代。
-
产品内核在迭代的过程,要尽可能地量化。通过将产品核心进行量化甚至图像化、可视化,对内可以进一步凝聚共识、鼓舞士气、明确方向;对外可以作为产品最关键的卖点进行营销宣传,塑造消费者的心智模式,同时也是塑造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差异。
-
产品迭代,需要遵循量化、细化、强化、简化四个原则。
-
量化,是为了评估。产品内核,是客户/用户愿意选择你的最小解决方案。从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考虑,解决方案要解决到什么程度为止?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小是小到多小?这些问题,都需要建立在量化评估的基础之上。否则,极有可能因为过于乐观而错判了产品内核的价值;或者因为过于保守,导致商业模式根本跑不通,做得越多亏得越多。
7.细化,是为了落地。可量化的产品内核,是团队的“目标”,相当于OKR里面的O;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运营层面,将O分解成若干个KR(关键成果),并进一步细分至落地任务,如此产品内核才不至于抽象和空泛,才具备落地和复制的可能。
8.强化,是为了竞争。产品内核,是客户的购买理由,这一购买理由,并非为我们所独有,竞争对手同样可以学习和模仿。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打磨自己的内核,在关键点上一定要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失去了独特性和竞争优势的产品内核,就不再能够吸引客户/用户选择你,也不再是产品内核了。
9.简化,是为了上量。做生意,流量固然很重要,但同时一定要相信:流量是可以用钱买到的,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在单元模型跑通之前,不需要考虑流量;在单元模型跑通之后,流量可以靠钱买,买得越多赚得越多。当然,随着业务越来越大,经营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导致每个业务单元的ROI越来越低。此时,应对的关键即是:敢于做减法甚至除法,果断舍弃产品内核以外的成本要素。
- 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公司管理一块业务,甚至是个人的人生发展,都需要建立“产品”思维,持续不断地对产品进行迭代,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多、更大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