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与此时7:“正常国家”的反击
戈德堡这本书为什么叫《西方的自杀》呢?他想说的是资本主义虽然看起来是一个理想的国家形态,但是它未必能长久存在。传统的国家形态有可能会回来,扼杀资本主义。美国,正在变成“正常国家”。
政府应该教育人民、引导人民吗?
1.宪法与思想家
整个19世纪是美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展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请注意,当时的很多人可不这么看。资本主义有很多混乱的地方,工人、商人、社会各阶层的人都觉得生活不稳定,人生的各种意义都被剥离了,社会好像只认钱,人们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工作,就有一种乡愁式的不满情绪。想必你在欧·亨利和马克·吐温的小说里读到过这样的情绪。
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就想,资本主义肯定不是最理想的社会形态,人肯定还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方式。当时美国就产生了很多反思资本主义的思想家,不过他们都不是特别有名,就不一一列举了,简单概括一下他们的思想。
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些思想,叫做“进步主义”。“进步”肯定是好词,启蒙运动就是要让社会进步 —— 但“进步主义”,可不是赞美社会进步的意思。进步主义思想家要求政府应该*推动*社会进步。其实史蒂芬·平克就是一个进步主义者,但是他在《启蒙此时》那本书里并没有对进步主义作任何深入的讨论。
到底啥叫进步主义呢?进步主义有两个重要假设。
第一,社会进步不应该由老百姓自己胡乱摸索,而应该用科学指导。
第二,经济发展不能放任自流,不能什么都指望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必须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查和监管。
简单地说,就是进步主义者认为社会是一个生物体,而国家就是大脑,应该由国家来判断哪个方向对,然后国家引导人民前进。
启蒙运动认为人可以有理性,启蒙运动推崇科学,而进步主义者认为老百姓的理性和科学见识都不够,必须听国家安排。
美国的进步主义者的这些思想其实也很自然。既然科学技术这么厉害,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研究一下“社会科学”呢?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工程学的方法来改造社会呢?
这些进步主义者信心十足,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太混乱了,个人主义太不像话,理想的社会应该讲合作而不应该讲竞争。他们认为政府应该管理每一个人,甚至还结合当时优生学的思想,认为社会应该只生产优秀的人。
进步主义者认为美国宪法的理念、洛克的天赋人权思想都已经过时了 —— 他们认为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个人应该服从于社会。
进步主义者主张美国应该设立各种专门的行政机构,由专家作为公仆在这些机构里任职。美国给这些公仆稳定的工作和丰厚的工资,让他们安安心心为人民办事,说这样一来,公仆们就会一心为公,不会有个人利益的诉求。
那哪些专家应该来当公仆呢?戈德堡说,专家那当然就是这些进步主义者自己。
这就是“行政国家”的起源。进步主义运动的结果,是美国政府从此变得越来越大。
2.威尔逊的改革
把进步主义思想落实到行政国家的,是第28任美国总统威尔逊。威尔逊当选总统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来美国是不收个人所得税的,从威尔逊开始个人就必须得给联邦政府交税了。威尔逊成立了美联储,成立了主管国内和国外的两个贸易部,设定了最低工资,禁止了童工,实行了强制的义务教育,政府各个部门深入干预市场,搞了各种监管和法规。
很多这些措施我们今天看是很好的,像禁止童工和推广义务教育,肯定没问题啊 —— 但是,请注意,威尔逊这些做法,已经违反了美国宪法。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是立法机关。通过立法制定政策,影响社会的走向,这个事儿应该由人民选出的国会议员去做,这才能确保政策是人民的意愿。总统的行政部门,只是执行这些政策。
可是威尔逊这么一搞,很多政策就变成由行政部门来制定了。当然行政部门会说我们是按照“科学”制定政策。
好在美国的民主传统还在。威尔逊这一套不得人心,1918年的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就占据了国会的多数,到了1920年,威尔逊这一派就彻底下台了。对行政国家的第一波努力就到此为止。
然而到了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给了罗斯福一个空前的机会。罗斯福建立了更多的政府机构,美国变成了一个行政国家。
3.行政利益集团
有人说行政机构已经成了美国“三权分立”之外的第四权,而戈德堡认为这还不足以概括美国行政集团的本质 —— 行政集团,本质上是一个平行的、影子政府,是民主体制之外,不受宪法控制的一个政府,他们有非常大的权力。
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可以直接对电话业务征税。当然它拿收税所得做了很多好事,比如把电话网络铺设到不挣钱的边远地区 —— 但是,这个税款也被用于部门利益。
行政机构可以不经国会制定自己的法规。1960年美国行政法规总共还只有22,877页,到2012年行政法规已经达到了174,545页。行政机构对国家越管越严,而他们的人员不是民主选举出来 ,而是各个机构自己招募的人。
用戈德堡的话说,美国这些行政人员已经形成了一个阶层,成了一个贵族集团,一个特殊部落。他们是美国的寄生虫。
把这些人比作寄生虫并不完全是贬义。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寄生虫。人离开寄生虫可能根本活不了。但是,请注意,寄生虫可并不是为你而活 —— 它是为自己而活,它存在你的身体里,有它自己的利益。
比如说,退伍军人事务部曾经爆出过丑闻,为了自己部门的利益造假文件,导致了一些伤残军人的死亡。可是你插手不了他们内部的事情。内部人员不会因为这个事儿而受罚 —— 而如果一个内部人员对外爆料这件事情,这个爆料者反而会被开除。
行政部门已经成了铁板一块,这些公仆们哪怕工作能力不合格也几乎不会被解雇,职业几乎是终生的。就拿美国的公立教师系统来说,每个教师都说自己是一心一意为了学生,而事实是教师待遇几乎跟老师教的好不好没关系,全凭资历。
这些行政部门的公仆们甚至有了有组织的政治诉求!比如国税局的员工就有自己的政治组织,大选的时候专门给民主党捐款和拉票 —— 因为民主党总是主张多收税。
表面上看,美国的行政机构非常廉洁,你说你要贿赂一个政府公务员,那几乎是绝对是不可能的。但是,受贿那种腐败只能算小腐败 —— 真正的腐败是美国政府机构对行业既得利益的保护。
当美国的行政集团“监管”一个行业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寄生在这个行业上的,他们同时也是在保护这个行业。最简单的保护方法就是发执照。我们知道在美国想当医生当律师实在是太难了,根本原因就在于想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很多,但是执照非常有限。
为啥非得对医生搞那么高的限制?中国对医生要求没有美国那么高,可是中国医生的手艺并不差,甚至因为经验更丰富,可能比美国医生更好。严格限制执照发行,名义上是确保这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实际上是为了保护这个行业现有的从业人员,是阻止竞争。
美国经济要想发展,就应该尽量减少监管,取消大部分行业的执照。
事实上,1950年代的时候美国只有5%的工作需要执照,而到了今天,29%的工作都需要执照。特别是奥巴马上台以后,大肆增加了执照要求。
其实你仔细想想,这个逻辑是不通的。自由市场中如果一个企业主要雇佣工人,他肯定要保证工人的技能达标,他自己就会对工人进行培训,为什么非得政府发行一个执照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纽约市的出租车系统。在纽约市打车很贵,出租车司机是个非常有油水的工作,而这个根本原因就是政府发的出租车执照非常少!政府保护了出租车行业。
***
以前一个说法。美国之所以强大,常常不是因为美国政府*做了*什么,而是美国政府知道*不做*什么。美国这个国家好就好在它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而现在我们看到,大趋势是美国也在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正常国家。
启蒙与此时8: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平克告诉我们一个显然的事实 —— 启蒙运动三百年来人类正在不断进步,他是乐观的。戈德堡想得更多也更深,他是有点悲观的,认为西方正在自杀。最后这一讲我想先说一点自己的心得。
资本主义,是一个让好东西能自动冒出来的机制。在经济上,它是自由市场。在政治和思想上,它是“你行你上”。
资本主义这个社会形态要被破坏,大约有三种可能性。
1.苏联经济为什么会失败
第一种可能性,是好东西冒不出来。这就是“正常国家”和中世纪威尼斯共和国政变以后的逻辑。利益集团把持国家权力,直接垄断赚钱的业务,禁止颠覆式创新,让新人永远没机会。
第二种可能性,是承认现在有更好的东西,承认应该创新,但是拒绝“自动” —— 认为社会不能放任自流,好东西得由国家安排出来。
关于这两种可能性,举个例子,苏联。几年前有本影响很大的书叫《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作者是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罗宾逊,这本书对苏联的经济命运有个很清晰的解释。
苏联刚刚建国的时候,现代化水平远远不如西方。那么作为一个后发优势,苏联领导人看一眼西方国家,就完全知道“好东西”是什么:那就是西方科技水平的工业化。那这个时候如果搞资本主义、等着好东西自动冒出来好像就太慢了 —— 所以选择由国家大力推动,国家推动可能会犯各种错误,但是也许利大于弊。
于是苏联就把资源集中起来办大事,比如说牺牲农业去搞工业,牺牲轻工业搞重工业。事实上这个方法见效确实快,苏联经济高速增长,搞得美国经济学泰山北斗级的人物萨缪尔森几次修改教科书,反复预测苏联经济将会超过美国。
但是等到苏联经济有了一定家底之后,问题就出来了。国有企业踏踏实实就能生存,它自己没有创新的动力。
等到八十年代,苏联的产品就全面落后了。老百姓买个儿童服装都觉得还是西方的好,而到最后居然连面包都出现了供应困难。
所以从创新的角度说,苏联经济的教训是第一,落后国家因为能看到现代化的方向在哪,也许可以搞一些国家主导的进步项目;第二,但是这种搞法是有瓶颈的。
对个人来说,谈创新一定要谈风险。对国家来说,谈创新一定要谈“破坏”。脱离风险和“破坏”去说什么我有多么热爱创新,那都是叶公好龙。
2.资本主义与平等
将来扼杀资本主义的第三种可能性,是人对“平等”的复杂情绪。
资本主义讲好东西要自动冒出来,讲你行你上,那好东西要上去,行的人要上去,自然就有别的东西和别的人没有上去。启蒙运动的人人平等最多只能是人人面对同样的竞争规则,而永远都不可能是结果的平等。这也许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本质缺陷,也许根本就谈不上是一个缺陷,也许人类社会的逻辑就只能是这样,也许将来物质极大丰富以后真的能人人结果平等,也许永远不可能。
但不管怎么说,资本主义始终伴随着贫富差距。那么直观的推断,经济地位低的人会反对资本主义。
以前的一个主流观点认为工人阶级将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资本家生意越做越大,工厂越开越多,就需要雇佣更多的工人,那么工人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就会越来越高,力量越来越强,终有一日就会夺取政权,建立一个工人国家。
可是为什么美国的资本主义,没有按照这个剧本走呢?好像不是无产者越来越多,而是中产阶级越来越多。这些人享受着很好的福利,很多人持有公司的股票,他们和资本家的关系很和谐。很多中产阶级在一边工作的同时,还自己做点小生意。那你说他们到底是资本家,还是无产阶级呢?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因为美国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美国中产阶级的富裕生活是建立在第三世界国家无产者被剥削的基础之上,但你也可能未必赞成这个观点。
不论如何,工人阶级似乎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工人喜欢资本主义”也许是更符合事实的说法。
在《西方的自杀》这本书中,戈德堡总结了几个现代学者的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也许是……资本家的子女。
3.白左的逻辑
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叫做“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作为知识分子你不能赞美社会,赞美社会的言论没人爱听 —— 你必须批评社会。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贩卖的就是对社会的不满。那么既然身处资本主义社会,他们就要反对资本主义。
这些人往往出身于比较富裕的家庭。一方面,他们把自己的优越生活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西方国家在面对落后国家的穷苦人民时,有一种原罪 —— 资本,是有罪的。
这些人认为自己是全球公民,他们对本国的劳动者没什么感情,但是对别国的弱者充满同情。他们反对不受限制的经济增长,主张环境保护,通过浪漫主义的作品反思丑恶的资本主义。
60年代以前,这些人的主要情绪是负罪感。而在今天,负罪感已经变成了愤怒感 —— 原罪属于资本主义,而这些人的自我认同根本不属于资本主义。这些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左”。
一旦面对一个外国的、落后的、传统的文化,白左就投降了。他们会极力赞美你,说你们经济落后是保护环境,是跟地球和谐相处,你们的传统习俗是美好的人类情感 —— 而我们国家搞资本主义光顾着挣钱,实在是太坏了,真是对不起啊。
比如说美国的种族问题。以前美国搞“种族大熔炉”,淡化种族意识,不管你是哪个民族,只要你是美国人,我们就只当你是美国人。而今天的美国白左却在极力强化种族意识:别忘了你可是黑人啊!你们黑人祖上被我们白人奴役啊!我们对不起你啊,你现在理所应当被优待啊!
大学到底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招生才是公平的?普通人的思维肯定是“谁行谁上”,根据个人能力录取。而白左的思维是“按能力录取就等于搞种族歧视” —— 你必须按照种族比例,确保足够多的黑人被录取才行。
这是一个基于“结果平等”理念的逻辑,但是这个逻辑恰恰是反资本主义的,因为它让好东西不能上来。
白左,可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危险。总是观念先变,世界才会变。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做的事情就是要改变人的观念。如果全社会都认为为了结果平等可以不让好东西上来,为了维持既得利益可以不要创新,资本主义就算完蛋了。
那就将是“西方的自杀”。
***
到底是世界改变人的想法,还是人的想法改变世界,这里面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如果你相信想法改变世界,那未来就是不确定的,因为人的想法可以随时变,可以变得非常快。而如果你认为是世界改变想法的话,那未来就可能有一个不可更改的大趋势。
平克是盲目乐观,有些学者对未来很悲观,不过戈德堡其实没有那么悲观。戈德堡认为人的观念怎么变还是不确定的,也不一定白左的思想就是大势所趋。
最后再总结一句 ——
资本主义的逻辑是演化,启蒙的逻辑是理性。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好东西会发生在什么地方 —— 就好像基因突变一样。但是因为你有理性,你一旦看到好东西会识别和使用它 —— 就好像自然选择一样。只要这两个逻辑继续有效,那么启蒙运动三百年来的进步,就会继续进行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