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蜀国的败亡

论蜀国的败亡

作者: 本杰驴 | 来源:发表于2020-11-02 16:55 被阅读0次

    以前看《三国演义》,印象最深的都是什么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赤壁之战、火烧连营之类的故事。现在再翻翻,才发现,原来,这本书讲的不是故事,是战略,是对外战略啊!

    汉祚衰微,群雄并起,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持续处于大调整大变革中:-)“隆中对”作为全书的核心,一段话讲透了全书的战略大脉络。这段原文如下: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像其他群雄一样,刘备的终极目标是打败诸雄,一统天下。当然,他公开讲的是“匡扶汉室”。

    诸葛亮知道刘备的目标,为刘备制定了两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争取形成鼎足之势。诸葛亮指出,曹操和孙权各占天时地利,羽翼已成,想剿灭他们不太可能。鼎足三分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不争黄河下游,那是曹操的地盘;不争长江下游,那是孙权的地盘;要另辟蹊径,占荆州,取两川。在这一过程中,坚决奉行联吴抗曹的基本路线。

    第二步,时机成熟、条件有利时出师北伐,夺取全国胜利。什么叫时机成熟?就是诸葛亮说的“待天下有变”。这大概率指曹魏有乱或者孙曹火拼。再强大的国家也不会一直强大,只要时间够长,内部或外部总会出现问题,甚至是致命大乱。曹孙变乱之时,就是北伐时机成熟之日。毕竟所谓的以弱胜强,从来不是硬打硬碰,都是趁虚击之。

    这个“两步走”战略立足现实,着眼稳扎稳打,进可攻退可守,体现了诸葛亮的战略思维和大局观。如果坚持这一战略不动摇,蜀国以弱胜强,最终占有天下并非不可能。可惜,蜀国君臣犯了三个违背既定方针的重大战略性错误,葬送了蜀国。

    第一个大错,是关羽失荆州。这是违背联吴抗曹方针的结果。

    诸葛亮把荆州交给关羽的时候曾问,如曹操来攻荆州,当如何?关羽答,领兵拒之。诸葛亮又问,如曹操孙权都来攻荆州,当如何?关羽答,分兵拒之。诸葛亮当即就严肃指出:如此,则荆州危矣。他给关羽八个字,要关羽牢记:北抗曹操,东和孙权。

    其实也不只守荆州要用这一策略,整个蜀国都必须坚持这一战略。不只是蜀国,吴国也必须采用这一战略。老大当前,老二老三单打独斗都不是老大对手,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全自己。在全书里,坚持孙刘结盟战略最坚定的是鲁肃。他宁可认了荆州被刘备赖着不还,也没有打破孙刘联盟。

  什么叫大局?孙刘联合抗曹就是大局。什么叫大局观?鲁肃这就叫大局观。

    这个角度来看,关羽实在是一勇之夫,严重缺乏战略思维,给刘备和蜀国坏了大事。书里赞他有勇有谋,但其谋不过是一场战斗中的谋,远非谋全局的谋。面对孙权求亲这样好的联合机会,他脑子进水,拒婚也罢了,还以“吾虎女焉肯配犬子”来羞辱孙权,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孙权怒而接受曹操建议出兵,夺下了荆州。失荆州,使刘备丧失了重要基业,也直接导致了刘备攻吴的重大错误​。​

  第二个大错,是刘备为给关羽报仇,起倾国之兵攻打东吴。这是第一个错误的放大版,后果也比第一个错误严重得多。其时东吴已主动求和,愿还荆州。刘备却见好不收,一意孤行要灭吴。这场冲动的、不顾大局、不符合蜀国地缘-政-治-利益的战争给蜀国带来空前打击,数十万大军化为齑粉,一国之主也战败身死。这么重大的损失,蜀国要多少年才能恢复元气?

  第三个大错,是诸葛亮七出祁山北伐。感情是一道很难跨越的关,人都容易受感情影响。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初见刘备,能完全客观理智制定战略。白帝托孤让他背上沉重的道德负担,他似乎再也无法客观理智地制定政策。按他自己最初的战略,是要等“天下有变”才会北伐,可他为报知遇之恩强行动兵,寸土未得而耗空蜀国国力,不能不说是蜀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简言之,《三国演义》到最后,就看到蜀国的zuo。前期辛辛苦苦的积累,抵不过后期几场大zuo。zuo死一个人不难,zuo死一个国家也不难啊。

    总之,有些事是当事者的局限性,有些事明明知道还是会犯错误。

  有用的历史思考,不是为满足上帝视角的感觉,而是希翼从中找到经验教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每一代人都应该负起责任,尽量不给后人留下扼腕长叹的遗憾。

相关文章

  • 论蜀国的败亡

    以前看《三国演义》,印象最深的都是什么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赤壁之战、火烧连营之类的故事。现在再翻翻,才发现,原...

  • 论崇祯帝之败亡

    崇祯帝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得到普遍同情和较高评价的亡国之君,连他的死对头李自成都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

  • 败亡

    当蚂蚁的尸体在断裂的马蹄旁粉碎,向日葵在新的旗帜下依旧低垂着头颅。昨日的英雄们跪倒在熄灭的火堆上,他们的亡灵在歌唱...

  • 蜀国

    一、刘备之形象 刘备的形象在民间一直不怎么样。与诸葛亮、曹操、关羽、赵云、张飞等三国英雄相比,刘备给人的印象是不文...

  • 蜀国

    一、刘备之形象 刘备的形象在民间一直不怎么样。与诸葛亮、曹操、关羽、赵云、张飞等三国英雄相比,刘备给人的印象是不文...

  • 三顾茅庐的刘备

    要说三国,那我最喜欢的必定是蜀国,蜀国人才多,还有一个仁慈的君王,蜀国的灭亡让我很难受,我最喜欢蜀国的三名...

  • 败亡者的哀歌

    我 以死亡的态度待永恒的世界 黑色鼻孔嗅闻食物腐烂的酒香 身体横躺在有如丧礼的漆木上 我 体验精神与物质正共同分解...

  • 楚国的败亡(二)

    三、黄歇“相楚”与楚国政治的没落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三十六年),楚顷襄王病,太子完又在秦国做人质,不能返回楚...

  • 楚国的败亡(三)

    五、楚灭鲁 鲁国是周礼之邦,居泗上十二诸侯国之首,历来是魏、齐、楚争夺的主要目标之一。魏势渐衰后,齐、楚对泗上霸权...

  • 楚国的败亡(四)

    九、楚国败亡的原因 楚国历史悠久,疆土辽阔,国势长盛不衰,就在楚怀王时期,策士还认为:“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蜀国的败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dm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