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当年女知青
文/张先德
10月10日,我回牌口老家吊孝,邻居张正军78岁的母亲过世。上午9点20分,当我到达老家时,我所在礼房(写人情)的其他两人已经在等候,桌子已经摆好,香烟、瓜子、槟榔和人情簿也准备就绪,立马即可开张了。
陆陆续续有人来上礼了!虽然做道场的锣鼓声、唱腔声与鞭炮声嘶哑混杂,但是,我干活的事一溜烟的写得飞快。
在我们工作间隙,着孝服的张正军跑来告诉我,章罗纯、阮代娣她们两人今天会来吊孝。
11时许,她们果然来了,并且在我手中上了礼,大家多少感到有点意外。因为正在忙于干活,我们只是简单的聊了几句。中餐后,我特意邀请她们到我家里聊天。
章罗纯、阮代娣,是原下放益阳县牌口公社民主大队前进生产队的长沙女知青。一同下放我们生产队的还有胡少初、方和平(已过世)等2名男知青。聊天中,获悉他们是1969年1月下放到我们生产队的。章罗纯说,当时,她只有18岁。此时,生产队的当家人(政治队长)是老共产党员刘新田(已过世数年)。为了安置他们,生产队专门在河堤上社员户中间建了几间房子,作为“知青点”,供他们居住。说到此事,我年届八旬的嫂子汤菊香插言说,后来,她们搬到我家居住,另外两人也搬到其他社员家中去住。至于搬出原因,我没去追问。当年,还只有6岁的我,傍晚时分常常和小伙伴一起跑到知青点,听她们带来的收音机里面播放革命歌曲和新闻,并对这个能“说话”、“唱歌”的小盒子感到十分稀奇!
章罗纯一边说,一边打着手势。那时她们和全体社员一起出工,一样记工分。她说,当年她的底分是青年妇女中最高的七分!说到此事,她的脸上还露出了得意的表情。她接着说,记得有一次在湖田中插泅水糯(一种糯稻),她们和其他社员一起,在齐膝盖的潮泥田中插秧,弄得满身的泥水。
在聊到她们与社员们的相处时,章罗纯说,那时候,社员家里都条件差、生活艰苦。我每次回长沙带来的菜油、豆豉、香干、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都要送一点给相关的人家。正是这些小事,他们与社员们关系都融洽,张正军母亲、我的母亲等人都得到过她们的周济。她们回城后,还几次专门来看望过生产队的社员。这段知青阅历,成为了她们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并与张正军母亲等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时光一晃过去了54年。当我问起她们的经历时,章罗纯说,我在这里下放了3年,就招工到了岳阳石化总厂,10年后,调回长沙一家印刷厂工作,直至50岁退休。阮代娣说,我在这里下放了6年,之后招工回长沙,48岁退休。另据她俩说,胡少初招工回城后,在一家工厂当厂医,退休后仍然开诊所,坐堂问诊。同时,侍候年过九旬的老母亲。目前,她们都已经步入古稀之年,居住在长沙市井湾子,过着平淡的幸福生活。鉴于方和平已经过世,我也就没有多问了。
2023.10.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