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是艾灸治疗的主要原料,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等。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诸痛,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02
如若个人保健,提倡“悬灸、直接灸”
艾灸不能有太强的功利心,艾灸不是心血来潮,随波逐流,不是病入膏肓才想起疗疾,艾灸不能要求艾灸在一段时间就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艾灸不是包治百病,但是万病能调。
“灸之要,气至则有效”,故艾灸需辨证施灸,探寻热敏穴,提倡施用“悬灸法”“直接灸”,以艾火深透体内,产生压、麻、胀、痛,寒气外散等传感,使艾灸得气感传至病所,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葫芦中医,提倡尽量不使用艾灸器具,各种艾灸器具的木头壁、铁壁、铁丝网等,均会影响灸火正常辐射。虽然温灸器也有温热感,但鲜有艾灸治病所需的得气感,影响灸法防治疾病的疗效。
“艾”通“爱”,在这个被手机“冷暴力”的年代,葫芦中医建议大家能停下来,静下来,燃一根艾条,仿若点一根香的虔诚,诚心之至,体悟身心,于己是一份修习,于人是一份温暖。艾灸更在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关爱!
03
灸之要—气至则有效
灸治要诀
马少群灸治经验的要点可归纳为如下: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体,
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争”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此时仅施灸于患处、局部穴位,往往便可顿挫病势,是个简易、快速的灸法。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因为此时病久已传化,上下痞涩,阴阳失和,必须重视整体配穴,以期灸通脏腑、经络,灸通上下,调平阴阳,从而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贵于早、贵于恒
灸贵于早,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我们在“灸疗法为大众所掌握”一章中对此已有所论述,可参阅)。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应持之以恒。一些陈年固疾,在灸治数月以后方见效果的情况是有的,因此,医患双方均要有长期用灸的思想准备。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当灸治若干时日,病情明显好转后便以为问题不大了,遂止灸,这常常导致病状复燃。
故少群先生每每叮嘱慢性病患者,想要除病,少则两三个月、半年,甚至要更长时间地灸下去才行,症状已消失,还不能以为是病已根治,须以触诊再做验证(详见“触诊”一章)。病治好了,如身体仍显点症状,也应继续用灸,培养元气。总之,施灸不单是为了解除病状,而更要以除病,健身为最终目的,故须持之以恒。
3、灸贵通腑气
各种慢性病,因病久脏腑传化,一般均会导致腑气的呆滞。灸治每有必要先通其腑气。这样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趋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体内的瘀滞及病理产物易于化解、排出,各种病症均能随之而好转。故中脘、足三里等为治疗各种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4、灸贵引导
先后有序慢性病日久,常常导致病体上盛下虚,上热下寒,而“盛”及“热”又最为患者所苦。针对这种情况应先着重灸病体中、下部穴位。俟中,下部灸通,则“上盛”、“上热”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随之松动,这就是灸法引导功能的运用。当中、下部灸通之后再酌情增加上部穴位的灸量,则上下皆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灸法先后有序。
内热盛、脏腑积滞重的病例灸法也类似,此等宜先多灸四肢穴,俟四肢经穴灸通,再增加躯干部灸穴,如此灸治会较为顺利。
5、灸病赢弱者,以“小火”为先
遇病久而赢弱、进食少、体热(喜凉恶热)者,少群先生一般嘱其先按以下5日穴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环跳、阳陵泉;3日风市、申脉;4日肩隅、曲池;5日风池、绝骨。
5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脏腑,酌选穴灸治。遇病久而赢弱、进食少、体寒(喜热恶寒)者,先生则嘱其按以下4日穴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枢、气海;3日关元、三阴交;4日内关、照海。4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脏腑,选穴灸治。
对这样的患者,前15天的灸量为:腹部每穴每次灸20分钟,背部及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钟,俟灸至患者进食增多、感觉体力增长之后再使用通常灸量。此因虚甚则滞亦甚,故只宜先小通,后补,否则病体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现口干、咽痛、头晕、不思饮食等反应。
6、兼病兼治,急者先治
单一的病患,可按本书下篇中各病常规灸法灸治。然而慢性病兼病的情况较为普遍,比如患高血压的同时尚患有糖尿病;患咳喘病的同时患有牛皮癣等等。如此可将不同病患的常规灸法的穴组合并灸之(其中重复的穴组不必重复灸)。当然如兼病而以某一病患为主时便不通、小便不利及水肿者等“急所症”时更应先顾及于此,并可按以下灸法治之:
(1)治外感:灸风门(背部)、阳陵泉(下肢)各25分钟,日灸二三次,以微微汗出为度(还可参考下篇中的“感冒”治法)。
(2)治大便不通:灸承山(下肢)25分钟,左大横(腹部)30分钟。日可两灸,以大便通为度。(一般夜晚灸,次日晨便下)
(3)小便不利伴水肿者按以下利水常规灸法治疗:
灸序
穴名及穴数(位置详见13章)
每穴施灸量
1日
关元(单穴)
曲骨(单穴)
三阴交(双穴)灸30分钟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2日
水分(单穴)
水道(双穴)灸60分钟
务灸30分钟
3日
偏历(双穴)
复溜(双穴)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4日
小肠俞(双穴)
阳陵泉(双穴)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5日
大肠俞(双穴)
腹结(双穴)各灸25分钟
各灸30分钟
注:
1、水肿轻,炙以上第一二日穴一般便可取效,余穴不必全灸。
2、上述灸法治水肿普遍有效,如果某些特殊病例,炙后见效迟缓,也可以加灸腰骶部命门穴至长强穴这一段督脉及旁开的膀胱经段。此灸法不论穴位,而是自上而下一灸器挨着一灸器施灸,先灸督脉,继灸膀胱经。每日炙2次。每次灸2~4处,每处灸60分钟。亦循环灸之。下肢肿甚者,还可由浮肿处的上缘,自上而下灸腿的内外侧,如同灸督脉段法。
3、每日灸脐。
艾灸选穴原则
(同学们可参考热敏灸)
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
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
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04为艾具足功课
如今,在这个全民保健热的时代,“艾灸”以其历史渊源、疗效显著,操作便捷的优势最为受宠,自然艾灸类的各种产品也是琳琅满目,其包装、噱头更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然而多是“隔靴搔痒”,只做表面文章。
黄金艾、七年、九年艾风靡大众,喧嚣尘上,疗效何如?怎样慧眼识艾,做到真材实料,力猛效宏,才是王道。笃敬中医,匠人精神,葫芦中医对艾灸具足功课,为中医粉普及艾灸知识、文化,给大家选购艾灸的好材料。
葫芦中医,特拜访北中医的针灸专家,了解国内日韩台湾不同地区的用艾现状。并专往“仲景故里”南阳,遍访当地产艾、制艾龙头企业,从艾草原料、存储、加工到成品,实地考证,比较远销日韩出口等艾条,葫芦中医最终精选优质“陈艾”,为大家量身定制,最优价比艾灸产品。
05艾绒不同,应各司其职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悬灸最宜材料
艾条悬灸,作间接灸,可采用粗艾绒,陈久耐燃者为最佳
“艾条”的质量主要在于其“陈”和“纯"
其中所谓的“纯”并不是市场上所用的黄金艾,“纯”是无桔梗、无杂质。
金艾绒的纯度太高,燃烧速度太快,使艾条不得不频繁弹灰,很快就用完,完全不能符合灸疗“久”的本意,周楣声云 :“灸者,久之用也,久者,灸之法也。”不能保持连续性,灸感总是断续,很影响灸疗的效果。
由此可见,艾条选取并不是纯度越高,越好用故葫芦中医艾条采用纯艾而不是黄金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