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
《论语·述而篇》之[举一反三]92

《论语·述而篇》之[举一反三]92

作者: 蜻蜓之旅 | 来源:发表于2022-03-17 16:55 被阅读0次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白话】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开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我不去引发;告诉他一个角落是如此,他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也是如此,我就不再多说了。”

    本章讲述的是孔子的教育方法,指学生在学习时想懂而懂不了,准备要生气了,老师这时候来启发开导就是最好的教学时机。

    孔子认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老师在教学时,学生才能吸收得更多。不然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发呆,老师再好、教学方法再好那也是白搭。所以在孔子看来,在学生关键的时刻来启发,教学的效果最好。

    虽说孔子有教无类,但对于“乡愿”,也就是乡村里的好好先生,他是不愿意教的。因为“乡愿”不分是非黑白,只希望息事宁人,没有正义感。

    孔子后面又说到,告诉学生一个角落是这样子,学生就要自己推断另外三个角落是什么样子。这也就是“举一反三”。学习不能光靠死记硬背,还要懂得如何联想和理解。如果考试时只是稍微变换一下题型,你就不知道怎么做了,那也只能说明你不懂得去思考,不懂得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并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习是一个人自己的事,如果光靠别人外在的督促,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就像现在的孩子,如果一直都是父母强制学习的,就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哪怕现在成绩还不错,但只要有机会摆脱父母时,肯定是会立马放弃学习,再也不碰学习的。因为他们没有内动力,只是机械化的输入,不能内化,也不懂得如何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这样的学习也是不长久的。

    你再看那些优秀的学生,往往都是那些主动去学习,不需要别人催促,就自己安排好了学习时间,自主学习的。那样的学习才能维持长久,终生受益。

    教学,只有学生与老师相互配合,这样的教学效果才好。主动学习的人,懂得去思考:“老师教的这个知识点与其它的哪个有相同之处呢?这个方法可不可以解决那个问题呢?”而不是老师讲一个方法,他就只知道这一种方法,一旦题目稍变换就不懂得如何解答了。所以学生需要做的是,驱动内在学习动力,学习时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要让自己沦为只知道考试的机器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篇》之[举一反三]9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gv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