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
以“爱”之名 | 你的人生到底还要被绑架多久?

以“爱”之名 | 你的人生到底还要被绑架多久?

作者: 特立独行的小黄呀 | 来源:发表于2019-12-02 11:52 被阅读0次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豆瓣8.4,“恶意”包装的5个故事,赤裸得揭示了相同病态的中国式教育:假以“为你好,爱你”的名义,却筑起了禁锢孩子的牢笼。被“成功学”绑架的教育观,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救?

相信在这部剧,我们都可以看到曾经的自己,或者你也曾听过这样那样的故事……

01

必须过动

>>一个孩子的价值,可以用单一的考试评分标准来决定吗?

在一个荒诞的超现实世界里,政府会将培育出来的胚胎植入每一位「妈妈」体内,而社会赋予母亲的权利和职责就是将自己获得的胚胎养育成人。

在这里,亲子关系开始弱化,母亲和孩子之间更像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只有孩子考试成绩越好,母亲就会得到越高的尊重,在社会享受到的资源就会越多;而只要孩子成绩不好,就会被迫住进“鸽子笼”,变成社会底层的人。

所以每一个孩子的诞生只有一个责任,那就是获得高分,帮助「妈妈」留在舒适区。

在母凭子贵的社会环境下,拥有「金叶勋章」的杨娟培养出了一个满分的儿子,由此,她被人们奉为“教育指南”,成为整个社会“母职的导师”,开始不断上台分享自己的成功秘诀— —“满分的秘诀是爱,全身全意投入的爱。

可是杨娟口中所谓的爱,实则自私至极甚至扭曲丑陋。

在儿子“意外”离世后,杨娟又重新领了一个胚胎,但是第二个孩子若娃并不像哥哥一样优秀,看着若娃的成绩一天天下滑,即将低于那条“生死线”时,杨娟的焦虑恐惧吞噬了自己原本就扭曲的“母爱”。

为了避免自己离开舒适豪华的住所,杨娟不惜让愚笨的女儿假装「过动」,这样的话国家不会把若娃成绩提不上去的过错责怪于她,而是仅会认定若娃是个「先天瑕疵胚胎」,结果就是:国家认为不合标准的人,就是所谓的瑕疵品,会直接送去销毁,以免浪费社会资源。

只有不适合学习的女儿的消失,杨娟才能获得重生。

最后若娃被送进了实验室强制销毁,而母亲杨娟则继续开始了下一轮胚胎的领养……

2

孔雀

>>当你盲目追求想要的东西时,你失去的会更多。人类的奴性,是驱使贪婪的一大本能。

等你们靠上大学,一切就都会变好啦”,这句话是不是非常熟悉,像是一句魔咒,仿佛只有考上大学,才是我们应该获得的回报。

女主刘巧艺是「维德高中」的一名普通学生,但“维德中学”这个字眼的重量却如泰山一般,「升学率最高、优等生最多」,孩子只有在维德高中念书,才能出人头地,所以家长挤破头都要把孩子送进维德。

为专心学习,上课时间不能问与考试无关的问题;为专心学习,下课时间不会进行球类运动……在维德,教育的存在,只是应付考试。这与那个【衡水中学】,实有几分相似之处。

剧中有一只神化了的孔雀,会说话,有神力,它利用着人们不同的欲望进行着不同的交易。

先是女主巧艺用自己对色彩的辨识敏感能力换了一些钱,解决了要和同学出去聚会的窘迫;后面是巧艺弟弟巧新为了不去妈妈计划好的维德念书,和孔雀进行了交易,直接导致爸爸妈妈双双失业,因为家里没了经济来源,去贵族中学念书的念头当然只能打住。

为了解决家里揭不开锅的困境,巧艺再一次找到了孔雀,乞求它能救救自己的爸爸妈妈,这一次的代价十分巨大。巧艺的身体却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手上长出孔雀毛,眼睛变成了孔雀的眼睛……

巧艺的爸爸妈妈找到了孔雀,想让它将原本健康快乐的女儿变回来,这一次交易的代价是“让维德变成一所普通中学”,其实这个真的很简单,但是巧艺妈妈坚决不同意,认为维德中学绝对不能变普通。

“现在只有家人看到你不一样啊,你就忍耐一下,等你考上好大学,妈妈再想办法帮你变回来;如果维德真的变成普通学校,那我们之前的辛苦,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一时的忍耐换一辈子的幸福,这很值得啊!外面的人只会看到你头上那顶学士帽。”

当女儿快要变成孔雀之际,妈妈还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执念有多可怕。

最后,在维德被毁了之后,巧艺妈妈实在不甘心,找到了孔雀,以自己变成孔雀为代价,让女儿变回原来的样子,也让维德重新恢复了存在。

哪一个妈妈不在为孩子牺牲努力呢?但以能否考上大学为爱的准绳,未免有点本末倒置。

3

妈妈的遥控器

>>天赋应该自由发展,被操纵的人生犹如溺于水中。

不努力学习,就按下能让时光倒流的遥控器,让你一直重复过同一天,直到你认错并“宣誓”服从:我一定会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不让妈妈失望……

男主纪培伟,在伪造成绩单被母亲发现后,便开始了其悲剧荒诞的一生。

不准参加与朋友约定好的毕业旅行,因为会耽误学习;所谓的朋友不是重要的,永远陪着你的只有妈妈;就连你应该要穿什么衣服,要吃什么都应该服从安排;

15次犯错误没关系,那就来20次,过20天同样的日子,直到你听话为止;学习不好也没有关系,别人学一天,「妈妈的遥控器」可以让你学十几天,直到学会为止。

卡在同一天的人生,不断重来的人生,太可怕了。

【顺从、不平等】的错位关系,一步步将亲子关系扭曲黑化,父母不理解孩子的痛苦,孩子也被迫承受着一切。

所有的痛苦在一位名叫小岚的女孩子的出现之后得到了暂且的释放。小岚和小伟都喜欢画画,志趣相投,他们一起去图书馆,一起逛街,一起去拍大头贴;懵懂青涩的初恋让小伟黑暗的人生冒出了光亮。

好景不长,事情终于还是被寻味而来的妈妈发现了。在逼迫“分手”无果之后,妈妈利用遥控器强制让小伟回到了没有见到小岚之前的时候,而这一次的干预直接导致小伟精神开始崩溃。

崩溃之后的自杀,也就成了必然。割腕,电击,跳楼……无论小伟想通过何种方式解决这可怕的梦魇人生,依旧无法逃离妈妈的掌控,妈妈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得按下遥控器,让时光倒流。

其实,压死纪培伟的,并不是最后那次干预,而是之前的一次又一次不堪重负,当妈妈给纪培伟一次又一次得添加“稻草”的时候,已经一次次地决定了纪培伟最终的选择和命运。


故事有5个,文中只草草讲了3个,还有2个故事,同样发人深省。

>>从来得不到认可的阿衍,长期生活在压抑的家庭中,不堪负重后的他开始变得极端;而阿衍的母亲则将自己遭遇的所有不幸都责怪于“儿子成绩不好”头上……一直在努力的阿衍,最终和母亲、和生活和解,获得了自我救赎。

>>茉莉,优等生,却一直生活在“妈妈的梦想”里,爱好被扼杀,不敢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痛苦的她通过自我了解获得了重生,这一跳也在无声控诉着这病态的“投资型”教养观— —“好好念书,不然就是不孝哦~”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演的不是电视剧,完全就是真实存在的悲剧。

“12年拒绝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北大留学生”,相信大家都记忆深刻(不知道的百度一下),本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为何反目成仇,决裂如此?看了北大留学生的万字长文血泪控诉便能略知一二:【肆意控制、强行包办、过度说教、缺乏关心】,畸形的成长环境让亲情变得微不足道。

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中国式家庭“的:父母穷尽一生都在等孩子的一句谢谢,而孩子半生历尽,也在等待父母的那声抱歉…”当然,最后谁都没等到。失衡的亲子关系,似乎已经变成常态。

最后,父母口口声声的“为你好”,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妄图改写你的人生。救救孩子,也救救深陷在成功学中的大人吧!(ps:一定要认真看看这部剧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 —纪伯伦

相关文章

  • 以“爱”之名 | 你的人生到底还要被绑架多久?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豆瓣8.4,“恶意”包装的5个故事,赤裸得揭示了相同病态的中国式教育:假以“为你好...

  • 我以我之名

    月如玉 夜微凉 星希露重人散尽 山如黛 灯明灭 鸟栖雾绕路行难 你以谁之名绑架了我? :…… 谁以你之名绑架了我?...

  • 追剧停业啦

    以家人之名。 原来有人不是亲人,却以家人之名是爱你,有人是血缘关系,却以家人之名绑架你!终于,大结局啦。 突然在大...

  • 以爱为名

    窗外寒风瑟瑟 室内幸有空调 心 却依如寒风凛冽 以爱为名 磕磕绊绊 以爱之名 吵吵闹闹 以爱之名 道德绑架 以为协...

  • 2017-07-29

    以爱之名绑架,毫无还手之力。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二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共读Day2 以爱之名。你会爱吗? 以爱的名义去绑架孩子是最可怕的,家长打着“为你好”的旗号...

  • 以“爱的名义”所犯的错      -----学习《爱叛逆课

    在学习爱叛逆的基础这部分时,这句话“以爱之名,绑架了孩子的人生,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副本和复本”触动了我的内心,...

  • 以爱你之名绑架你

    我为什么要管你还不是因为我爱你,这句话我们从小就听到,似乎也没觉得哪里不对,但真的是因为你爱我我就要接受你所有的束...

  • 道德洁癖

    为了你好,为了被道德绑架, 以爱之名,行着伤害之事, 举手之劳后的道德绑架, 无偿的事,理所应当的所求 帮是情分,...

  • 为了爱

    当你以爱之名去付出的时候,请记得你当时的心甘情愿,永远不要用付出和感情去绑架你爱的人,家人,爱人,朋友…因为那个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爱”之名 | 你的人生到底还要被绑架多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ix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