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庆山十几年了,她是我一直以来特别钟爱的作者。她的写作之路,也是我的成长之路。她前期的作品很颓废,读过的很少。自从改名庆山,作品风格变化很大,大概跟她的历练有关。非常喜欢改名庆山后的作品,很多观点常常与我心心相印,而这些观点是我无法表达出来的,这大概就是她能成为大家的原因。她不喧哗,少有情绪表达,不参与纷争,也不哗众取宠。每句话都是自己心路见证过的,我引以为学习的素材。人的一生,需要自己去亲历,更需要不断增长智慧。以下全文,是她回复的一份书信,写到了我的心坎里,我援引过来,作为学习的素材料,方便随时翻看。
“世间的知识、常识、理论、各种观点,大多能通过学校教育、网络信息、培训机构、书籍甚至聊天等各种形式,学习到零星或全部。如果勤奋努力,还会得到文凭、证书、奖项、荣誉之类的回报。唯独真正的智慧珍贵难得,也并没有看起来太过于实际的外界回报。究竟智慧关乎我们对自身心性、心识、生死、觉知等无形层面的理解与认识,但古人与圣人们以自身经验总结与流传下来的真意,在被时代稀释、扭曲,也被社会主流价值所边缘化。在大部分人群的眼中,更是与自身无关。对之采取忽略、轻视、误解与扭曲的态度。或有些盲目崇拜与跟随。
庆山
而我们要靠近的智慧,一方面,得到有效信息的渠道和途径有困难,另一方面,这件事对人有考验,极度需要人的自我发力,包含着克制、精进、坚持、专注,以及始终持续的自我反省与训练……学习智慧是很难的,难于世间任何所谓的知识与常识。发起学习这种智慧的愿心也很难。
你说想研习佛法,这需要有宿缘的相印,后续如何,更会有很多挑战。开端也许有充满喜悦与欣慰的眼泪,但中间会经历兜转、反复、折腾、复杂的狂潮,也会经历自己的怀疑、失望、困惑、沮丧、自责、愧疚、愤怒……各种情绪与情感的洗礼,在主观与客观的思维中承担冲突。当一个人决定划着自己的船去横渡大海,可以想象这船只在汪洋大海中的困难与未知。
决定学习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后续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平静、愉悦或自我满足。事实上,它是一条艰辛而危险的路,少有人走。真正的修行者大多独行。他们先需要一颗勇敢而纯净的心,决定出发。而获取这样的一颗心,也意味着先要做出许多准备工作。
少有人走且不容易的路,最终通往哪里,却是冷暖自知的事情。当你越走得深,越走得远,越难以把自己感受到的轻易拿出来分享。有些甚至无法分享,也不能分享。这种感受是孤独的。
关于人类的究竟智慧,在时空中有不同的分类、名称,你应对它们不同的形式与内容先至少有些初步了知。光是佛法,就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比如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具体的法门有净土、禅宗、金刚乘、大圆满等等。不但是佛法,《圣经》《薄伽梵歌》《奥义书》等古老经典也深具智慧。学海无涯,光是研究一个分类就可能要花费无数时间。但我们至少要有所基本的概念了解。这样的利益是,一个人博学多闻,见多识广,可以避免狭窄和自我限制的偏见与攻击,也不会去轻视和伤害持其他不同见地的人。
只是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最终我们要选择一个单纯而专注的法门,一心深入,一心一意。不光是理论的研究与学习,更需要实际的身心禅修与实践。另外,遇见有缘分的团体或老师固然是好,但没有遇见不要强求,不要轻率跟随。要谨慎观察。独自学习的时候,经典之法义与自心点亮的明灯,就是自己的老师。
最后想说,这是让自己不虚度一生的方式。但是,勿忘记在年轻时要完成自己应该尽到的世俗努力与责任。不要把“学习”变异成“逃避”与“自欺欺人”。我们试图去获取的是真正的觉知、内心智慧,这些会带来究竟的答案。世间是最大的演习与验证的场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