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之《胡立根——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
【第八课】慎思明辨:中华文化的审辨思维与怀疑精神
慎思明辨: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本章通过校训文化来引入主题。许多学校都以“慎思明辨”为校训,因为“慎思明辨”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然后从诸子百家的角度论述观点。在不少西方学者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怀疑精神,不够重视独立思考和审辨思维。其实,在《中庸》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就是中华民族善于“慎思明辨”的明证。老子、孔子、孟子等学家都有对问题正反面的思考。我想讨论的是名家公孙龙所提出的“白马非马”。他的意思很显然是说“‘白马’不是‘马’”,而相应的理解就应当是“白马是马”,一辩证思想由此产生。当初我的数学老师通过数学上“集合”的概念来讲述这个故事,就引起了我很大的不认同,我甚至觉得这有点荒谬,要不然,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都可以是悖论。
就比如很著名的“外祖母悖论”。所谓外祖母悖论,就是指假如一个人真的回到过去,在那个时间里将外婆还没有怀上自己的母亲之前将外婆杀死,那么这个回到过去的人是否还存在?假如杀死了外婆就不会有他的母亲,而没有他的母亲就不会有他本人,既然没有他本人,那么他又是如何回到过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可讨论的,显然,既然这个人存在,那就否定了时光倒流的可能性。这一回答很符合实际,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回到过去,这一悖论之所以无解,就是因为用一个一维时间串到一个二维时间里,从现在现实的角度来看,永远只是一个假设,不可能成立。
然而不得不否认,先秦之后,这种慎思明辨的怀疑精神有所消减。基于前人,如今许多事物我们已经熟视无睹,许多理论也已妇孺皆知,越来越少年轻人敢去质疑,敢去发声。我也希望,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能够回到典籍里,寻找并传承这珍贵的传统精神,让慎思明辨的精神焕发出强大的生机!
2022年3月2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