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信公众号“一句日历”看到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从来不搞一鸣惊人的事情,我们什么事情都慢慢来,实际上很快”。没想到主席还说过这么一段话,我第一次看到过。其实主席还说过相反的话,是一首更有名的词《满江红》:“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急……”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两种说法所处的环境、语境不同,都是对的,都有道理。
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尤其网络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信息,只要是有心人,就可以吸收到很多新颖有用的观点。比如主席说的“事情都慢慢来,实际上很快”,网络上就流传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做《慢,就是快》,是西方学者写的一本书,拥有无数粉丝。书里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道理,告诉我们做事情不用急,要一步一步来,通过不断的积累,到了一定的量之后就会产生质变,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最后甚至会实现指数级增长。这就是“开始的时候很慢,实际上最后很快”的道理。
著名人士冯唐的九字真经“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其中的“不着急”,说的也是同样一层意思。冯唐在很多视频里面都讲解了这九个字,对于“不着急”,强调做任何事情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锚定目标踏踏实实干下去,不断的积累力量,相信到了后面一定会有所成,成事属于大概率事件(冯唐对一个人的评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能够“成事”,其它的考量都是次要的)。假如万一成不了事怎么办?冯唐说要有“不害怕”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别人的评价做到“不要脸”,这里就不再展开说了。
人的优秀品质也来自于慢慢的积累,也不能着急。一个人的很多优秀品质,其实都是通过严格的自律,不断的磨练并且积累而形成的,都是逆人性而形成的。顺着人性成长而生活,培养出卓越品质的可能性很小。最近看到一段话,讲自然状态下的人性是什么样的?概括来说有16个字——“喜新厌旧、好逸恶劳、慕强凌弱、记仇忘恩”,虽然说法似乎有点绝对,可是,每一个成年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是不是有大部分道理呢?中国现行颁布的《刑法》10大类483个罪名,每一个罪名对应的都是一个人性的缺陷。假如在原生状态下不受约束的话,就是人性本来呈现出来的样子。优秀高尚的品质必须逆人性而动,经千雕万琢才能养成。
优秀高贵的品质要建立很难,也只能像毛主席说的那样“不搞一鸣惊人的事情,我们慢慢来做,其实很快”,慢慢的积累,反复的积累,反复的打磨,最后一个一个把优良的品质培养出来。只要一个人身上优秀的品质变多了,他就能够很好地克服自己动物性的一面,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有人格魅力的人。我现在在工作和生活经历中,常常会有这么一个感受:身边具备有优秀品质的人并不很多,值得信赖、尊重和敬仰的人也比较稀少,相反可能看人看事比以前更深刻一些,能看出很多人身上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这些人的缺陷和不足是如此明显,让人视而不见都不可能。当然,可能我看人看事情的角度也有问题,还是应该多从正面去看一个人,去解读一个人。
说说我自己吧!身上具备的优秀品质也不多。勤奋好学算一个,为人坦诚、诚实、与人为善也还算,但是意志力不行,自控力、自律力等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自控能力的不足,在工作和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造成了不小困扰。虽然最近这一两年一直力求慢慢改变,秉承“慢,就是快”的原则,多多少少也取得一些进步,但还远远不够。
说到这里,我顺手举一个近几天发生的例子:前几天,一个高中同学因为公务到我市里来,本地的一个老板老乡进行了接待。我和这名高中同学感情非同一般,读书的时候结伴上学、结伴下学,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该同学现在也算事业有成了,开了一个几十个人的公司。接待是比较隆重的,大家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我本来下定决心不沾白酒的,而且晚上也要少吃,之前在文章中也反复写过,记录下来提醒自己不要触碰这条“红线”。但见到老同学之后,分分钟就破戒了,喝了好多白酒,吃了好多东西。恶果来得非常迅猛,当天一个晚上都睡不好,第二天整个白天都无精打采,甚至接下来的几天都缓不过来,身体受到较大的戕害。我本来的目标是,今年一定要好好搞搞身体,但是晚上喝酒和多食的恶习却始终不能根治,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为主客观原因破一次防,迟滞了身体的疗愈过程。问题的根源在于哪里?就在于意志力和自控力的薄弱!意志力和自控力能否通过不断的积累(即所谓的“行为疗法”)而逐渐增强呢?我内心相信是有可能的。喝白酒还有一个恶果:很容易喝多,一旦喝多的话,我很容易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说出一些自己不太想说出的心里想法,酒醒之后又会后悔不迭,真的需要加以纠正。举这么一个例子,还是要提醒自己慢慢去磨练品格,特别是意志力和自控力的磨练,在磨练的过程中,要牢牢记住“慢就是快”的道理,就像美国的那个有名的富兰克林一样。
讯飞语音输入90分钟,全文195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