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对教师与家长沟通、家校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行业、思想认识、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等各有不同,要让所有家长都能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步调一致、同频共振难度很大。教师必须认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一些家长觉得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那么教育孩子的任务就可以完全放手交给学校和教师。而有些教师喜欢大包大揽,觉得自己应该负责学生相关的一切事宜。这些想法都是很不理智的,也导致了家校沟通问题的产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师是引领者、引路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都必须发挥好榜样作用。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校安全、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协同教育,以学生作为出发点,教育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第二,多种方式加强沟通交流。
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发挥团队合力,这就必须加强交流沟通。交流沟通看似简单,但蕴含丰富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须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精准把握家长心理,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以真诚的态度,灵活运用沟通技巧,真正实现有效沟通。
在与家长沟通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学习情况、性格、人际交往等。沟通中家长难免会问到孩子在学校方方面面的表现,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和场合,特别要注意双方的情绪,不要在情绪异常激动或心情不佳的时候进行沟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可以是面谈、家访,也可以是电话、微信、短信等。可以反馈学生问题,也可以是嘉奖表扬。要把与家长沟通当成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在一次次交流中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要通过定期开展交流会、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深入探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分享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及经验心得等。针对家长教育方法单一,辅导学生学习困难的实际情况,学校也可安排适当时机,组织学生家长进行集中培训学习,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使家长的教育、管理、辅导孩子的能力不断提高,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力助手。
第三,共情理解,教育共赢。
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职责很难比较出大小多少,但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效应一定是积极正向的。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对做好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提升每一次交流沟通的实际效果。教师向家长通报孩子情况时应当是客观的、公正的、全面的,既要谈足成绩、优点和进步,又要恰当地指出不足、弱点和欠缺。交流时要坦诚,实事求是,不带有个人偏见,切忌“交流就是告状、就是指责、就是训斥”,以免造成家长埋怨孩子、孩子嫉恨老师、老师指责家长的不良局面。长此以往,家长无信心、孩子无决心、教师无耐心,因而产生恶性循环。家长向教师通报孩子情况时应当是详细的、真实的、理性的,既要说清思维、习惯和爱好,又要提出表现、特点和性格,坚持实事求是,不袒护、不包庇。在双方交流中要努力寻找阻碍孩子健康发展的因素,形成共识,统一意见,寻求恰当的方式方法切实解决问题。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应该坚持平等待人、以礼待人、以诚示人。如果在沟通时一味地去追究孩子的过错,指责家长的教育,那么教师就会失去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