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自己想抓住很多东西,可惜又感觉什么都没抓住。
想抓住的东西,不是人心,不是拥有某种事物,是想拥有某种品质,或者说某种能力。当然不是超能力,我对科幻不是很感兴趣。
对于能提升自己能力的事都很感兴趣。比如说:四书啊,《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我都很感兴趣。并且希望自己都能够背诵下来。毕竟对于经典的东西存在于书本上和存在于脑海里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和意义。
存在于书本上,每当你想提取时,总要去书籍上翻看和查找。存在于脑海中却是你想调用时直接能提取出来的。
再有知识在你的脑海中总会发酵,就像陈年白酒一样,越久越香。你的知识在脑海中存在的久了,总会给你新的启发,说不上你什么时候遇到问题了,就会给你带来灵感,甚至衍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知识的渴望肯定是绝对的,当渴望变多了就有种顾此失彼的感觉,好像是什么都想学,又什么都没学到。挫败感不觉间爬上心头,就迷失了方向。
现在我对自己提出了要求,不要求多,不要求量,要让自己专一的精进于一项。比如说最近我给自己安排的是背诵《三字经》,那么我最近听书的讲解肯定是和《三字经》相关的。毕竟背诵的前提下是理解。
理解与我的意义就是,先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然后了解背后的典故,对于时代背景有清晰的认识,你才能有同理心,去认同书中所讲的道理。
将知识的渴求专一化,让我觉得自己的精力变得集中了。背诵的效率提高了。然后给自己获取知识的方式排个序,这样自己无论做哪个都不会有一种要错过另一个的感觉。
下一步得将自己要学的东西分类清晰下来,比如说自己想背诵《三字经》和《论语》,这都属于国学范畴的,那么就由浅入深开始。一部一部来完成,细化的规划可以是一天两行来背诵,这样让知识有个浸润的过程,虽然会很慢,但会记得牢固。
自己还喜欢的另一个方向是看书,主要看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那么这和国学并不冲突,可以将国学背诵的部分安排在早上。将读书安排在晚上睡前,这样时间上看并不冲突。
读书无论这两个哪个方向都是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最重要需要改进的是,让自己时刻记笔记,把随时读书获得的感受记录下来。由于自己读电子书比较多,在本子上记录又觉得不方便,所以每次看过的书只是有一些印象,但都没有深刻的认识。最近才发现原来电子书软件都可以记录,而且记录下来的感受还可以提取出来。
我在想以后再写读书笔记肯定不会再费力了,因为自己的读书时间都是碎片化阅读,不是有很好的联接性,有时候那种深刻的感受是转瞬即逝,过了一小会就会记不起来了。
当我用这种随时记录下来的感受,加以整理,这个过程就会加深你读书的印象,然后这个梳理的过程也会让你在书中获得的感受直观化,深刻化。
现在我会告诉自己:当你想抓住更多的知识时,不如先让自己专一化,然后思路清晰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以便让自己摄取更多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