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新闻,拉尼娜事件仍将持续,或影响我国冬季气候。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进一步持续,预计会延续到2022/2023年冬季。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的现象,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全球气候。一般情况下,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特征为: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
同时,日本气象厅也表示,拉尼娜现象有60%的可能会持续到冬季末。
那什么是拉尼娜事件呢?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列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深化了对这种气候异常现象的认识。
(1)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后,科学家们把厄尔尼诺现象称之为“安索”现象。
(2)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美智利海域,而且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无论发生在哪时,都会迅速地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1年左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当上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遍及整个中、东以及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温正距平高达3℃以上,海温的强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减少,秘鲁的渔业生产受到打击,同时造成厄瓜多尔等赤道太平洋地区发生洪涝或干旱灾害。
一般认为,海温连续3个月正距平在 0.5℃以上,即可认为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相反,如果南美沿岸海温连续3个月负距平在 0.5℃以上,则认为是反厄尔尼诺事件,又称拉尼娜事件。
当前,据气象学家的研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全球不少地区的气候灾害有预兆意义,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气候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是台风减少,拉尼娜事件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
通常在拉尼娜事件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
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在拉尼娜事件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拉尼娜事件年的次年。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拉尼娜事件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最后,在拉尼娜事件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