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日记 | 信近于义

论语日记 | 信近于义

作者: 山而从玉 | 来源:发表于2021-10-03 21:14 被阅读0次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有子:孔子弟子,名若。

信:约信,约定。

义:合适的、适宜的状态。

复:践行。

恭:致敬。

礼:节文、规矩、礼节。

因:因循、依附、依从。

宗:以之为宗、以之为主。

有子说:跟别人的约定要合乎事情实际,不要夸大海口,这样约定才最有可能践行;与人相处虽然要心怀敬意,但也要遵循规矩礼节,不可谄媚,这样就不至于丢人现眼、被人侮辱;那些跟亲近之人生活,而不是成天三五成群、狐朋狗友的人,也是可以信得过,遇事能以其为主的。

有若,孔子弟子

每个人都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免不了涉及到人情交际。在人情交际的过程中,应当实事求是,凡事量力而为。

比如跟人有所约定,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应当在社会规则约束的范围之内,不能什么都应承。要是什么都答应,做好了是理所应当,做不好也难免丢面子,甚至招来祸事。

我的朋友替人做贷款的担保人,明明自己并不具备担保的经济实力,结果借款人拿了钱便跑路了。他自己本身还不上钱,于是打起了网贷的主意。最终拆东墙补西墙,越补越漏,原本三五万的事情,生生磨掉了二十几万,事情仍然没能解决。

如果开始的时候就把可能的结果给想明白,又哪里要遭这份罪呢?

再说与人交往不需谄媚这事儿,尊重长辈、尊重领导是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的需要,如果这种“尊重”超出了谄媚的界限,嬉皮笑脸,巧言令色,在旁人看来指定是不好看的。而就对方当事人而言,对于满脸写着谄媚的人,恐怕心里也不会看得太重。

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父母亲友在一块儿生活、活动的人,相比那种下了班就往酒吧、KTV、烧烤摊跑,各路江湖朋友都认识,身边的人总是形形色色。只考虑这一点哪种人会更靠谱一些呢?估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对于后者,难免过于“自由放浪”了一些。

朋友多当然是好事,但总是换来换去的朋友,有几位是真正的“朋友”呢?还是跟老实靠谱些的人多相处吧,至少他们不会今天你好我好大家好,明天酒醒了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吧。

总而言之,实事求是、内心有待人接物的准则、明确生命中哪些是重要的人,想来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即便偶尔有些小问题,别人信得过,帮忙的时候心里也踏实些。

/完

相关文章

  • 论语日记 | 信近于义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有子:孔子弟子,名若。 信:约信,约定。 ...

  • 论语学习笔记(13)信近于义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信”是《论语·...

  • 做人的三个大学问

    《论语.学而》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

  • 读《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第一》 一、信近于义,言可...

  • 论语:信近于义,恭近于礼

    论语:信近于义,恭近于礼 这里讲为人准则 诚实守信是好品质,是种大义 恭为礼,也是一种尊重 但守信尊重也要有原则,...

  • 柴解《论语》——信近于义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在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中,信和义...

  • 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学习心得 不讲“义”的信无法实践 《论语 学而》篇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你跟别人约定的事情 要尽量合乎...

  • 思学《论语》1.13

    思学《论语》1.13 宜山一中 薛思雪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

  • 信近于义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程颢说:“依靠恭敬守信而使得可以亲近的人保持亲近...

  • 轻义者不足信,轻礼者不足敬

    我读《论语》节选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诺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日记 | 信近于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yb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