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心理
《浪淘沙》————苏轼

《浪淘沙》————苏轼

作者: 书中尘土 | 来源:发表于2024-01-07 00:21 被阅读0次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侵权可删

    【解读】

    熙宁五年(1072)正月作于杭州。

    苏轼于熙宁四年底赴杭州任通判,旋即迎来平生在江南的第一个早春。他对江南的春天充满期待,虽然时不过正月,已迫不及待地“出东城”,去“试探春情”了。“墙头红杏暗如倾”数句,连用“倾”、“吐”、“回”、“敛”、“霁”五个动词,富有动感地描写出江南春意初现的勃勃生机。再用“东君”一句总结,写出对造物主的感激之意。至煞尾“料想”二句,忽转实写为悬想,想象春回大地之后梅花怒放,显示出此时的作者虽然因忤新法自求外任,仍然对生活的前景充满了信心。这首早期的词作,充满开朗蓬勃的气息,艺术上具有不假修饰、自然清新的特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诗人在东城出行时,试探着春天的气息。红杏树在墙头默默倾斜,花芽在门内尚未吐蕾,却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回归。美丽的小巷上散落着香尘,村庄前的雪已经融化。东君(指春天)不辞辛劳,用心地将春光先送到各个地方,吹开梅花的花瓣。

    赏析:

    《浪淘沙》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迹象和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人通过墙头的红杏、未开放的花芽和散落的香尘等形象,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复苏。诗中的东君象征春天,以一种无私和辛勤的态度,将春光送到人们的身边。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整首诗意境清新明快,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将读者带入春天的美好世界,感受到春光的温暖和生机盎然的气息。同时,诗人还通过东君的形象,传达了春天的力量和活力,以及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之情。这首诗展现了苏轼的才华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给人以愉悦和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浪淘沙》————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ym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