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截图)
一哥们女儿十三岁早恋了,
老师要求家长配合,
一再强调不要视早恋如洪水猛兽,
要正确疏导,
不能一味地干涉制止。
这话说起来真容易,
有细致到具体行为的步骤、有到哪一步才是过度,哪一步才是刚刚好的操作手册吗?
除了抛出一个大禹治水的方法,
以什么来衡量指导有方呢?
是不是仍旧以成绩分数为标准?
大部分教育砖家早就倾向于早恋不可怕,正确地引导,并不会影响学习,
是不是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不落伍?
举得最多的例子:
2011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和榜眼是一对情侣,
马克思,
歌德,
罗密欧与朱丽叶,
贾宝玉与林黛玉
……
韩寒觉得不应该有“早恋”这个词,
如果自己女儿早恋了,只会提醒“系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套”;
黄磊觉得“早恋”这个词很混蛋,
自己女儿15岁谈恋爱挺正常,懵懵懂懂情窦初开挺美好的;
杨澜因为没有早恋而遗憾。
……
砖家们是怎么指导的呢?
梳理了一下,大致这么几类:
一、分析了早恋的合理性
少男少女青春发育期,
生理和心理上都自然而然有需求,
父母要理解,
提前性教育,尽量避免尝禁果,
只要不影响学习,
大可放心。
二、孩子缺少关爱,缺少认同感,只能通过早恋能获得
父母要多给予关心、尊重、鼓励和赞扬,
孩子增加了获得自信的通道,
就不会依赖早恋这一途径了。
三、倡导跟异性的健康交往
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要多方面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广泛的、有距离的跟异性伙伴的交往,
有助于满足他们对于异性的专注与好奇,能够减少“早恋”的倾向。
有些孩子之间只是交往密切,
家长要仔细甄别,
如果处理不当,
反而将孩子推向早恋。
四、跟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袒露心声
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爱情经历,
让孩子觉得自己早恋了不是错的,
会袒露心声,
便于了解“案情”。
啧啧,
还真有脸哔哔,
前后矛盾,
逻辑混乱,
作为家长老师的,都很难判断跟异性交往密切的孩子究竟有没有早恋,
情窦初开懵懂期的孩子能确定自己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
上一秒觉得只不过喜欢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被家长老师一开导,
爱玛,这么浪漫美好,原来是爱上对方了才交往密切呀,
下一秒就变早恋了;
一方面说青春期的孩子本能就有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一方面又教导孩子必须发乎情止乎礼,
孩子的父母,正值虎狼年华,
自己都压抑不了天性,
却要求自制力本身就差的孩子超越自己?
提倡给孩子提前性教育的,
无非就是让孩子了解男女之间那档子事,
小宝宝也不是从胳肢窝里生出来的,
别神秘别好奇,
没啥意思的,
而且还会有很多麻烦,
你们都老笋干黑木耳了,
对那性总不会神秘了吧?
怎么还那么乐此不彼呢?
孩子想尝试一下究竟有意思还是没意思,
不也是本能和天性吗?
父母多给予关心和爱,
让内心孤独的孩子不仅仅只有早恋这一寄托途径,
好像早恋的孩子都是因为缺少父爱母爱似的,
谁说了只有这一条途径了?
王者农药、韩剧、追星……
途径多了去了,
(咦,好像孩子们沉迷这些,砖家们也是这一套方法,真是万金油)
现在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父母辈的丰富多彩;
跟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孩子告诉你,拉个手拥抱感觉都那么美妙,
现在,她湿了,就想尝尝被插的感觉,
或者,尝过了,好舒服呀,
家长老师该咋整?
问她试了几种体位,来了几次高潮?
还说什么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爱情经历,
有脸张嘴吗?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XX相亲网、二大爷三舅子四表姐撮合的?
还是顺利通过了“你小区的停车位多少”等经典提问的考验过关斩将?
高考状元榜眼是早恋,
人家还抽烟喝酒活到99还能爬五楼不喘气呢。
韩寒2013年发文“幸亏没读大学“,
才五年,为什么就说自己高一退学是失败?
砖家们能因为天性对早恋包容,
是不是对退学也应该接受呢?
不想读书做作业背课文,
不也是天性吗?
别老拿韩寒和黄磊的早恋观说事,
人家孩子的起点、从小耳习目染的环境,
不会因为只是死飞玩得6就恋上,
人家成长的主题,当然可以只是快乐,
人家可不是只有一条途径才能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平头百姓的孩子,成绩好考上好大学,
未来才有机会多一些选择,
是尽可能规避18岁就去海底捞扯面条擦鞋;
黄磊15岁的时代,一定是月朦胧鸟朦胧,
现今什么情况?
小学六年级就来例假早就不是稀罕事了吧,
15岁才情窦初开,
属于后知后觉了好吗?
声称不该有早恋这个词,
却以自己年代的发育水准本能地设了个限度15岁,
不矛盾吗?
韩寒谈到对女儿的早恋,设定的也是18岁,
如果女儿12岁13岁恋爱呢?
哪一天13岁的女儿问可以无话不谈的韩寒粑粑:
安全套该买螺纹的还是颗粒的?
粑粑会告诉她:乖女儿,你快乐最重要吗?
人的成长和完善,不正是抑制大部分初期的天性和快乐的过程吗?
人之初,看到好玩的好吃的就想据为己有,
不爽了就吐你一脸口水,
这不就是天性吗?
为什么要告诉孩子知道这是不礼貌的,那是不对的?
什么年龄段,就该干什么事,
早恋没法禁止不假,
但至少该让孩子们明白,
这是在犯规,
不值得支持。
教育制度,是一个大屋檐,
未必对每个人适用,尤其是特殊群体,
却一定适用于现阶段的大多数群体,
屋子里每一个游戏规则,都是受屋檐支配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高考期间不再有停工交通管制,生活次序如常,
不再有“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生无怨无悔”“高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省力杠杆”这类口号,
当老师提问“长大后想干什么”,
孩子骄傲地回答“长大了想跟爸爸一样干油漆匠”而不被哄笑的时候,
再来谈孩子的天性和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