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最是神通广大,武能上天入地、降妖除魔,文能帮唐僧破迷妄、定禅心,是个能称圣、能成佛的人物。但是,孙悟空的本领从哪来呢?
众所周知,是向菩提祖师学的。
他从东胜神洲出发,横跨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历时十数个年头,方才拜到菩提祖师面前,寻师的曲折不亚于唐僧取经。那么,终于拜到了神仙师父的孙悟空,是如何学习本领的呢?
不急不躁,脚踏实地,学长生从挑水砍柴做起。
孙悟空到了菩提祖师那里,并不是马上开始学道,而是先跟着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甚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日日如此。这一干就是六七年。
祖师问:你到洞中多少时了?
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
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
孙悟空费这么大劲从东胜神洲来到西牛贺洲,一心奔着学长生的目标来,先是在路上花了十几年,这又打柴打了七年,算一算二十来年就过去了,猴子心中能不急吗?可是人家心态比泰山还稳,不但没有急躁,反而恭敬严谨始终如一,任劳任怨,边干活边学文化习礼仪,最终学得了长生。可见,稳定心态,脚踏实地,是学好本领的第一步。
态度谦逊,初心坚定,要学就学长生。
当菩提祖师终于注意到孙悟空,问他要学什么道时,孙悟空谦虚地说:“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这话的意思是师父您教什么都行,只要和道沾点边我都学,我不挑,态度非常谦逊。但是姿态低不代表要求低。孙悟空出花果山就是为学长生的,这个初心从没有变过。
祖师问:我教你占卜算卦吧。
悟空问: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祖师说:不能不能。
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问:我教你看经念佛吧。
悟空问: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祖师说:不能不能。
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问:我教你辟谷坐关吧。
悟空问: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祖师说:不能不能。
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问:我教你炼丹服药吧。
悟空问: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祖师说:不能不能。
悟空道:不学不学。
这般不学,那般不学,气得师父咄的一声跳下高台,破口大骂,手持戒尺,朝头连打三下。但是孙悟空学长生的执著是打不消的。这种谦逊的态度,坚定的初心,正是学成大道的重要条件。
聪慧颖悟,勤奋用功,学本领愿多里捞摸。
孙悟空是集天地精华而生的石猴,天赋异禀,被祖师敲打三下,就能悟透其中的玄机是师父想私授他。这股子聪明劲,让祖师十分欢喜,当夜就传给了他长生妙道。
悟空把握机会,立马切切地记了口诀。之后,每次师父的传授教导,悟空都能当时就熟记了口诀,然后自修自炼,日夜用功,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都是这样学成的。
悟空不仅聪明,而且勤奋,具备了这两样,天下还有什么学不会。
学艺的悟空更是有一种如饥似渴的进学精神。
祖师问他是学天罡三十六般变化,还是地煞七十二般变化?悟空说“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和三十六比,七十二要多得多,多总是划算的。
当祖师告诉他真正的腾云,可以在一日之内将四海游遍,悟空赶紧叩头礼拜,央告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一发传与我吧”。在如何多学本领上,孙悟空猴精。
敢于发问,敢于质疑,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
孙悟空尊师爱师,但并不怕师父,不懂的就问,不妥的就指出来。比如祖师解释“流字门”中的法术,像“壁里安柱”。悟空说“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希望师父解释的再明白些。后来祖师又说“静字门”里的法术,又说像“窑头土坯”。悟空忍不住抱怨师父有些“滴㳠”,刚说了不会打市语还打。
悟空向祖师请求传授躲避三灾之法,祖师认为悟空不是人,不能传。
悟空不服:“我也是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为什么和别人不同?”说得师父哑口无言,只好教了他七十二般变化。
孙悟空虽然是个猴子,却从不看轻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为自己争取学习的权利。
尊师重道,谨遵师父教诲。
孙悟空日常礼拜祖师,自不必说。挨了师父的打后能明白师父的用心,不怒反笑,感念在心。到后堂见师父睡着,也不敢惊动,只是跪候着。后来师父赶他离开时,他说:“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叮嘱悟空以后绝不许透露是他的徒弟,悟空更是谨遵师命,以后无论遇到多大磨难,果真没有透露一星半点。
悟彻菩提真妙理,修行从来在自身。不急不躁,脚踏实地,聪明勤奋,初心坚定,敢于质疑,尊师重道,孙悟空身上的这些精神品质对我们今天的学子依然有益。
学习如学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