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西方谚语:好奇心害死猫。
我以前不知道有这个说法,我家的小猫波罗也不知道有这个说法。
我在《有一种游戏叫藏猫猫》中介绍过波罗,英国金渐层短毛猫,年龄两个月,出生在中国沈阳。波罗到我家的第二天便藏在某个极其隐蔽的角度,给人以离家出走的感觉,让我和老伴虚惊一场。接下来小东西的表现,又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好奇。
从前我们家就数外孙女好奇,问这问那,一问就刨根,一问就打破砂锅,一问就是十万个为什么。烦死。
波罗比她还好奇。
因为语言不通,面对未知的世界,波罗从来不问为什么,它了解新生事物的方式是用鼻子闻,用爪子拨拉。地板上出现一个乒乓球,还在滚动,噫——,什么东东?波罗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它不会冒冒失失跑过去,那样不安全。只见波罗放低身子,蹑手蹑脚地靠近,在一个乒乓球不容易发现它的拐角处埋伏好,等球不动了,这才忽然发动,冲了过去,随后试探着伸出爪子轻轻一拨。没等碰到乒乓球,便急速跳开,静观其变;发现没有危险,又上前拨拉,动作仍然很轻,表现得非常机警。再拨拉,这一下没把握住力道,乒乓球骨碌碌滚出去好远。再看波罗,已经一溜烟跳得无影无踪。也就是那么一会儿功夫,波罗又鬼鬼祟祟地出现了,百思不得其解地盯着那圆溜溜的东西,想:为什么?它明明没有脚,为什么一下跑那么远?波罗再次慢慢靠近,反复试探,直到球儿成为它的玩具。正玩得开心,地板上又出现了一粒黄豆,在它看来,大约是一粒更小的球。第一次拨拉后黄豆没怎么动,加上刚刚对付过大的,波罗很放心,不仅用爪子拨拉,用鼻子闻,还伸出粉红的小舌头去舔,舔够了便尽情拨拉,满世界追逐。后来发现,波罗哪怕对付的是一个纸团,也是在练习捕猎,战术灵活多变,战略上高度重视。只见它,一会儿如临大敌,埋伏在一旁迟迟不肯攻击;一会儿近身搏杀,闪转腾挪,拳脚交加;一会儿穷追不舍,把一个会滚动的东东撵得鸡飞狗跳,狼狈逃窜。
短短七天时间,波罗探究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有的地方是卫生死角,例如冰箱背后,波罗不在乎,硬往里钻,你刚把它捉走,一不留神,又在往里钻了。三番五次地钻,防不胜防,有一回终于得尝所愿,成功地钻进去并且灰头土脸地出来了,胡须上丝丝缕缕,沾了好多不明不白的东西。“喵。”它用英语叫道:里面没什么呀,为啥不让我进去?说着便接连打了两个喷嚏。它不知道主人正在生气:脏成这个样子,谁敢撸你!
正洗脚,两腿之间探出一颗头来,——是波罗。洗脚盆里碧波荡漾,波罗见主人的爪子在里面,想把自己的也伸进去。
这东东叫富贵竹?波罗喜欢玩沙发桌上的富贵竹,正在打秋千,咚——,掉下去了。桌子靠墙,上不来。呼救。获救后对下面深感好奇,主动“掉”下去三次。
波罗认为两个大花盆后面一定藏着什么秘密,从缝隙之间硬往里钻,卡住了。呼救。获救后仍好奇,复卡住。
波罗喜欢探索禁区,如同人类喜欢看禁片、读禁书、吃禁果,越是不准它去的地方越是要去。例如厨房,里面值得研究的事物太多,气味太复杂,是它最感兴趣的区域。遗憾的是主人不让进,闯进去被轰出来,轰出来又闯进去,推拉门关上后,它还不死心,隔了玻璃,一脸哀怨地望着主人。有一回它已经溜了进去,可惜刚刚把头探进垃圾袋,便被一只讨厌的手搂了起来。
波罗来到我家的第七天,星期六一大早,出事了。
波罗偷偷进了主卧。主人发现它时,它正趴在在床前,满嘴都是白沫。
“波罗!”
“波罗怎么了?!”
全家都惊动了。这时波罗神情萎顿,不光吐白沫,还流泪,看样子已经奄奄一息。
它偷吃了牙膏?不可能。牙膏无毒,波罗分明是中毒的表现。猫粮过期?添加剂超标?也不可能。生病了,甲流?更不可能,人类才会感染那种病毒。分析来分析去,结论是波罗舔了灭蚊药片,案发时它就在药片不远处。赶紧上网查询。正是灭蚊药中毒反应。好在那药片是去年夏天用过的,毒性不大,猫儿没有生命危险。
那么,波罗又是在哪儿找到的药片,又是怎么把药片拨拉出来,为什么要舔呢?
细细一想,波罗应该是刚刚注意到药片,并且把它从某个角落拨拉出来。它闻:嗯,有一种奇怪的味道,淡淡的。要不要尝尝?毕竟波罗缺乏猫生经验,不知道那味道有猫腻。舔一下试试?不行,味道怪怪的。再闻闻。是一种香味,说不定可以吃耶。就舔一下,味道不好就算了。波罗终于好奇地舔了一下,然后就开始吐白沫,杯具了。
这就叫好奇心害死猫。
幸好波罗没事。
一个星期,虚惊了两场。
虚惊之后,我坐在沙发上看书。正看得投入,耳朵上一痒,——是波罗在拨拉,它对我的耳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舔开了。
猫如果不好奇,还是猫吗?
我不是猫,但也很好奇:为什么是馋猫而不是馋狗?为什么是懒猫而不是懒狗?为什么是猫腻而不是狗腻?弯着腰为什么要说成猫着腰?为什么是没有不偷腥的猫而不是没有不偷腥的狗?
求安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