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初,马可波罗游历完东方,回去后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等,书中的内容使读过他回忆录的人都无限神往。
从此引发了西方对于探寻东方的狂热,直接推动了15世纪末大航海时代的发展,接下来是海上列强纷争,美国崛起的500年。回头看看我们,从明朝算起,国祚276年,到清朝国祚295年,这期间中国闭关封闭了500多年,最终被船舰利炮的西方文明打开国门。
这不仅是东西方之争,还是开放与封闭之争,说白了是“高信息”与“低信息”两个生态位的冲突。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信息密度与信息浓度提升的过程,也是人类发展的规律。国家与国家之间要信息互通,但却相互敌对,难以构成信任,势必会发生冲突。
战争虽然残酷,却也传递和创造了信息,带来了文化交流。
不能否定的是,明朝不是一开始就采取闭关国策。从明代永乐到宣德年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虽然对航海的用意是宣扬国威在学界仍有争议。但对于郑和的海军满载荣誉胜利归来,并确认帝国没有来自海上的威胁,让明朝安全战略从此转向了北方,加上顽固的封建思想和农业帝国形成了自洽。
自洽就无法更新,会趋于封闭,必然被慢慢迭代的系统所赶超。
对于个人也是,妄想着依靠默默无闻的努力就能获得丰厚的硕果,结果却陷入了劳而无功的状态。面对人生和事业,开放和流通是一种智慧。知识在人们面前变得平等,即使你不分享别人也会传播。同时知识积累能提升认知,也是扩展视野最经济的方法。
评断人的高明与否不在于智商,而是在于眼界。
只有心态开放才能看到更多可能,打开眼界就会找到头部资源。从长远来看,开放者一定会赢,头部开放者肯定会很强。
当站在趋势的高度看待产业,站在行业的高度看待企业,站在价值链的高度看待自己,你才会知道真正需要专注的地方,视野先发散再聚焦。反之先聚焦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如创业者总是思考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钻入了自己的牛角尖。
只有开放,才能专注。
拿贫穷来说,贫穷是一种追求暴利的心态,注意力都放在如何满足温饱上,没有发展战略。长期处于物质匮乏状态,需要消耗自控力去抵抗诱惑,自控力一旦耗尽,就容易放纵。
《贫穷的本质》里,作者阿比杰特和爱思特看到捐赠者希望穷人把钱用来投入到教育和健康上,从长期考虑来改变他们的状态。令人失望的是,拿到钱后,穷人转身就去买了消费品和奢侈品。
不是他们不懂得延迟满足,是控制力被物质诱惑消耗掉了,一旦放纵就成了灾难。
在匮乏的状态中,缺乏注意力和控制力难以长远发展。因此,贫穷和富裕来自自控力和心智层面的不同。贫穷也从不是财富差距,而是视野悬殊。那如何脱贫?
贫穷的本质既然不是资源匮乏,是心态的问题。第一步先改变心态,前面讲到,只有开放才能打开视野,看到更大的世界,知道更大的可能。那找到长远的发展,也是高价值区域后,就要控制自己,专注修炼自己的“护城河”,不被短期诱惑带偏。
这也是高手战略的内在修炼:开放而专注。
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说:你有多大佛法,就要多厉害的武功,才不会陷入“武学障”。佛法好比开放,有了佛法的托底,专注内在修炼才能成为真正的武林高手。
最后,对待未来和新事物的态度,能决定我们走多远。
更多成长干货,关注后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