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旭宇《寄给历史的手札》——范蠡

旭宇《寄给历史的手札》——范蠡

作者: 松云堂画廊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1:41 被阅读13次

    |编者按|

    文人书法大家旭宇先生诗书之外,常年徜徉于经史子集传统经典的阅读。他通过以点带面,探赜钩深,选取代表性历史人物,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人札稿形式开启与历史经典的对话。奉献出其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

    《寄给历史之书札》凡30则,其所对话历史人物既有帝王、圣哲、忠臣、武将,又有诗文、书家等,涉及历史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其语言既庄重,又诙谐幽默,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读后给人以启发、思考和回味。旭宇先生有中国书协原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楷书研究院院长等多个头衔。但他最认可的是自己永远是农民的儿子,是一位终身向学的学人。他同时又属于两个族,一个是草根族,一个是追星族。他所追之星,不是娱乐圈明星,而是历代先贤圣哲。先生把与这些历史人物的对话看作是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洗礼和再教育。其中既透露着历史沉淀传承的厚重,又体现着时代精神的鲜活。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2017年春连续在《书法报》发表后,引起书界及社会巨大反响。《书札手稿》也被收藏家携去珍藏。书法评论家李庶民、西中文、张瑞田、胡湛、陈智、邱世鸿等,认真阅读,仔细剖析。认为《旭宇寄给历史的手札》以简明的语言,批判或肯定诸历史人物。其既具经典传统性,又具有时代的文化审美属性。其既是当代的,也是属于历史的。

    自本期始,我们将逐则分期转载发布,并附我们不成熟的阐释。让我们一起再次分享文人书法大家旭宇先生的历史穿越之旅。

    |写在前面|

    我是草根族出身,一介书生。虽所学不深,但终身向学,并且认为生在中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在度过的几十年间,接受华夏先贤圣德的洗礼,接受他们的教育,成为他们的粉丝,明了一些事端,“涤秽浊兮存正灵”,该是何等的自豪和快乐。

    中庸之道,是人间正道。环顾世界,唯有我华夏文明有此盛德,并且自古至今发扬光大,永不断流。这是天道,以人为本,国强不霸,惠泽四邻。天之道上善若水,有百利而无一害,行之正而弥之远,是以华夏文明数千年永放光芒。虽然曾遭外来之侵,但我国文明总是使那些外来江河融汇一起归于华夏之大海。因之,我们文化自信!

    细数自己走过近八十载路程,唯孔子教我以正,唯老子启我以清,唯释家示我以和。五十年前,我开始读老子的《道德经》,那时迷蒙不知所言,但一直读着,近晚年才有些感悟。得知“修德于身其德乃真”,从自身做起,常思己过,消除秽浊,以存正灵,并以“正灵”聆听圣贤教诲,悉心感知,以此察史观人,于是有了些想法随时记录下来,并于去年拈笔成文,题曰《寄给历史之书札》,计三十通,获《书法报》之支持,辟版刊发。其草稿虽书写狼藉,亦被一藏家索走,也交给另一家出版社付梓。一份书札,两家出版,是我始料不及的。

    我只是喜欢读些古书。在伟大时代的今天,有领袖的号召,感知前贤的心音,在躁动的年代能使自己的情怀安静下来,享受一下清福,得到一些启示和惠泽。尤其是老子之学让我毕生追寻,那样的一种大智慧常使我拍案称绝,天门顿开。读着,读着,有时夜间坐起来领会深奥,冥想两千多年前圣贤的音容厚貌,句句真言,心神向往之。

    于是开始写些手札。此后,我又与好友郗吉堂合作,撰写了三十篇《老子与书画》短文,拟于二〇一八年岁始在《书法报·书画天地》刊出,算是我学习老子心得之点滴。感恩先贤,感恩伟大时代,感恩天心清若水。

    “好读书不求甚解,鼓瑟足以自娱”,此语应是写照于我,才疏学浅,笔墨不精。媳妇再丑总是要见公婆的,深望各大方家不吝赐教,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旭宇写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太行东麓

    书影

    |简介|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学者和经济学家。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 "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草稿

    正本

    |释文|

    宇敬启范蠡大夫贤者:

    君扶越王破强吴,功成而隐乘扁舟而去,何高标非常之举,大夫深之王危可与共,安不可同居焉,君之为当后世之鉴也。

    二千五百年后而礼之      白阳再拜

    |解读|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最美丽的故事之一,它蕴含的那种爱情与爱国的美韵,思想与文化的丰厚,无论怎样解都不过分。

    范蠡是一个文化哲人。他最大的特点,是对社会认识深刻,明于知人,知时,知势,勇于进退,以利自身平安,以利天下平和。生于动荡之中,遭遇乱世之秋,但他心中有国,也有君,于是助失国的越王勾践复国,打败欲为中原霸王的吴王夫差,以雪国耻。而与王者勾践一同于艰难与屈辱中崛起的范蠡,也深惧自己对王者往事知道太多,深惧王者起用昔日老臣是用其所能而疑其不忠,深知王者再度立国要抚平旧痕再立威风,乃携妻西施,泛舟五湖,消失在烟波浩淼之中。功成身退,这是人生的阶段论,也是命运的阶段论。知此理者,是为一世大贤。见富贵而不取,见荣华而自去,此种高行,上通天机,下接地气。其通天机,是合万物相合又相分,相生又相克之玄意,其接地气,是知人各有道事各有理自行自事勿入他人藩篱。高风者有高行,大智者有大行,唯此高标气概,方有身在俗世,人在方外,潇洒人生。天下之利,谁人可取尽,红尘风流,到头来,那个不松手?范蠡一劝再劝的文种,因恋旧栈,忽然间一抬头才发现已开罪于昔日老王,秦李斯将弃东市,方有叹父子自此不得牵黄犬逐免郊野。切勿以此生怨意恨帝王无情,若生恨只当恨自己已使帝王心惊。自禹之开天辟地行家天下之制,帝王似强者而实为弱者,故常以寡人自居,此声卑语深藏几多心痛,故择生机先去尔也暂安一时。为臣者莫言是为天下,天下是君王家天下,何须尔等作伍子胥?莫言是为黎民,家天下之万代帝王谁曾怜民。或言是为君王天下永安,何曾见一朝万年筵席不散?是故昔人多效范大夫,明于时,明于势,功成身退,是为自安,是为君王安,是为天下安。旭宇先生明哲,一语隐千意,简言叙春秋,以扬民族智慧,先贤清思,以展中国古史并非尽为纠结,也有无限舒展,风神散淡。开此风之范子,不迟于老子。

    范先生也真高明,国有难当思报国,国有太平,则退居山林,君自做老虎,侬自做百姓,其乐也融融。

    人生一世,欲何求?

    |艺评|

    旭宇以颜氏文稿植基,可以说已经打下了碑帖融会的半壁天下,有了这样一个高起点,后来他在融会碑帖方面可以说如鱼得水,顺理成章。在颜真卿的基础上,旭宇又临习二王,把二王的灵动萧散与颜真卿的宽博浑劲结合在一起。观旭宇先生的书法,完全是以颜真卿的宽博体势写二王,以二王的巧丽笔法写颜体;其浑劲的线条、畅贯的笔势,以及用笔的承启连缀牵丝映带来自于颜,而行笔的提按顿挫、垂缩逆回,以及精致的结裹、娟美的体态则明显取自二王。然而与颜氏比,旭宇的笔下显然少了几分致密激荡,而多了几分萧散从容;与右军比,旭宇的行笔又少了一点琐屑细腻,而多了几分刚健清新。从这些不同之处,我们足以看到旭宇先生的艺术个性、性格禀赋和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

    ——西中文,中国书协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作品|

    |艺术家|

    旭宇,号白阳,著名诗人、当代文人书法大家、一级作家、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北省政协文史馆名誉馆长、河北省政府参事等职务。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                                                                                   

    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旭宇先生以其数十年不懈的耕耘,在诗、书、学诸方面都多有建树,并取得了突出成就,享有极高的声望和荣誉,是当代诗坛和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诗,关注时代,正气高亢,刚健清新,自成一格,在诗坛影响深远。他的书法,楷、行、草皆善,彰显出全面大家风范。行书宗法晋韵宋意,飘逸劲健,富有书卷之气。楷书化魏融唐,率意和自然,是其今楷理念实践的全新范式。草书创作,达到了飞扬畅达,连绵贯通的高妙艺术境界。

    他在学术上独具创见,体现了他丰富的学养,他倡导诗书互化的学术思想和适应时代的“今楷”的理念,以及弘扬“兰亭精神”等,都为诗坛、书坛所重。旭宇先生诗书学兼修,德艺双馨、品格高尚为社会所称誉,是当之无愧的全国艺术大家,在当代文坛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

    资料由北京松云堂画廊编辑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旭宇《寄给历史的手札》——范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kj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