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内生动力》,学习想到还能做到的方法。
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每到跨年时,我都要感慨一年的得失,立志新的一年定要有更快的成长与收获,于是,立个flag是必须的。可到了年末,依旧还是老样子,收获不多,既定目标无法达成,空有一声叹息罢了。
本书作者讲到追求目标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三类障碍,一是设定目标不合理,致使愿望容易落空;二是行动中容易懈怠。确实,一个目标确立之后,一开始热情澎湃,但坚持就放弃了,终究是个半途而废;三是目标之间有冲突时,对多个目标的取舍不得要领。
这三类问题,可谓直击我的痛处!
那如何能破,作者讲了几个方法:
1、为自己的理想设定一个恰当的目标。
一是不空泛。
二是制定一个能激发我们奋斗热情的目标。
三是要量化,能激发热情的目标并不能导向行动,而把
它量化下来,才能兼顾“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
把目标量化有两种方式,即定数量目标(定多少)、速度目标(定多快)。定速度目标同样重要,给自己定一个完成的时限,有助于更积极的完成任务,不定速度目标,可能完成起来就会拖延,堆到最后,肯定是应付了事,为完成而完成,走了过场。
量化目标是制定目标的核心环节。
2、关注进展。通过关注任务进度,保持动力,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我们完成一项任务时,在开始和结束时,态度积极,中间阶段会有所懈怠。因此,作者讲了个方法——“小区域原则”,在完成目标的初始阶段,我们回顾已完成的任务,因为它是小区域,剩下的部分是大区域,小区域给我们激发出动力,会和自己说“头开得不错,继续”;过了中间点之后,我们还差多少没有完成,因为完成的部分是大区域,剩下的部分是小区域,大部分都完成了,剩得不多,胜利在望,也会给我们激励。这样一来,我们的行动就一直保持积极性。
3、从成功和失败的行动中获取反馈。
如何在遭遇挫败后保持追求目标的动力?作者提出了一种方法:就是保持一种强调学习的成长型思维,即无论任务完成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们从中学习了、收获了,取得进步就值得,在这样的思维下,就会降低负反馈影响。
4、众多目标中要权衡,寻找目标的交集。
两个方法:目标中的折中;某个目标的优先。
究竟是折中还是优先,要从实际出发。
发现诱惑,对抗诱惑,把琐碎目标排除掉,不要干扰主要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