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元夕词孰更妙?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02:23 被阅读7次

 

诗词这东西,你说它雅,没错,确是雅致;你说它俗呢,也没错,《红楼梦》可谓雅,可你如果将其中假语村言,粗口詈词全换成阳春白雪,芙蕖渌波,那名著是否依然脍炙人口,影响力大如目前,那就难说了。

或者说,文艺作品其实就是盘中餐,就是身上衣,就是足下履,当然更是眼前人。年轻时酒酣胸胆可以鲸吞一桌子的生猛海鲜,可以霓裳羽衣,流风回雪,可高跟薄丝,袅袅婷婷,惊如天人,可小鲜肉,可肌肉男,可笑靥如花,可魔鬼身材。但风花雪月的年纪已过,你可能就是另一种审美情趣了,慰肚腹,快朵颐,只半碗小米红枣粥,几许菜根,一碟咸萝卜足矣。疲惫的双足呢只那种保暖透气宽舒防滑的老头鞋则不胜满足。枕畔人虽白发苍苍,虽皱纹满额,但却是最了解你,也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爱你现在备受备受风霜雪雨摧残之后的面容。

哈,啰嗦了,赶快打住。

宋代词人周邦彦和辛弃疾各有一首写元夕的词作,前者为《解语花·元宵》:

 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后者即众所周知,影响广泛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前者的大意是:一支支红蜡烛在风中燃烧,蜡泪啼眼,伤心寒风。夜渐深,雾露浸湿了莲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迷恋人世间的繁华呀。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一握。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面对今夜如昼的灯火,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同样也是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个个笑颜逐开,油壁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则嬉笑游冶,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红火热闹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心思早已淡然。钟漏轻移时间已然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年轻人去尽情歌舞玩耍。至于这场元宵盛会会延续到嘛时辰,那就不知道了。总之,直到一顶顶伞盖回转,才能舞休歌罢。

没问题,周邦彦写作这首《解语花》时一处于人生的中后期,心气已衰,旧情淡漠,故而有一种无奈在其中,可谁又敢说,这一定不是生活的原本滋味呢?而辛弃疾写《青玉案·元夕》时止三十四五,正当青壮,前程可期。辛词里,最令人称赞的句子大概要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此句不仅限于字面上的爱情追求,更有一种生活哲理甚至人生真谛蕴含其中。世上诸多事,你努力了,付出了,回报自然也就来了。

两首作品孰更耐读,更合读者口味?那得看你读时的心态和年龄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首元夕词孰更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pk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