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香蜜沉沉烬如霜》里润玉这个角色在播出时引起了许多争议。有人觉得太过心机,有人觉得最让人心疼的就是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大结局前润玉对旭凤说:“倘若当初是我先遇到的她,也许结局就完全不一样了。”生命里,遇到的人,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
01
F同学(女)正刷着空间,看着好友们的动态,随手点下赞。手机屏幕滑呀滑,最后,目光停留在一年未见的朋友——J同学(男)的动态上。
文字无非是为表明自己大学开学而发的动态,没什么新奇的地方。点开配图,仔细观察,似乎带点女人偶尔“侦探”的天性。
一张桌子,几本大学书,几颗大白兔奶糖。F同学笑道,怎么真的会有人像小孩子一样坚持一个习惯好多年呢?又看到底下他回复别人的评论:“低血糖患者必备糖果”。
F同学心想:“啧啧,这个不要脸的家伙,还装虚弱。”
正是大学开学的日子,学校的社团忙着招新。F同学又看到高中好友D同学(女)发的动态为社团招新。
底下评论有人开玩笑:“J同学在新生群里等你来招他。”D同学回复:“愿者上钩,不强求不强求。”
F同学只觉得,J同学这条鱼一直都在钩上,只是钓的人无意罢了。同时,想明白了,原来以前他说过的喜欢,只是喜欢那个看似与D同学差不多的性子。
如果是自己和他高中相识,就是有种莫名的自信,他最喜欢的一定是自己。
J同学松松垮垮的性子,在高中时期学累时则玩,学厌时则玩,凭自己的一丝天赋(小聪明)考了个二本,但不满意,这位大爷又去复读了,最后比F同学和D同学低了一届,成了学弟。
眼前浮现一朵相遇的云,故事这样开始。
02
那是刚文理分班的时候,他们在文科23班相识。
F同学至今回忆,想起高中生活,联想到的就是刚分班的那天。
班里的人都在收拾自己的书本,彼此还不熟悉。有嬉笑声、打闹声、桌子摩擦声。
就像是在硝烟中,在云里烟里,在淡黄色的滤镜里,我们都在以时间为代价谱一首诗。
以成绩分小组,F同学成了组长,在那个组里,F同学与D同学成了好友。
J同学因为和D同学初中相识的原因,常常来找她。
F同学还记得那天,在桌上做作业的她瞥见J同学蹲在同学座位旁边,厚脸皮的不知道是借钱还是要她请吃饭。遭到拒绝后,还是一样拉拉扯扯。
F同学思忖道:“长得人模狗样儿,怎么又是一个厚脸皮呢?”
只是没想到,后来那个被人死缠烂打的就成了F同学 ——当年那个看戏的人
眼前浮来一朵故事的云,他们这样相熟。
03
高中三年,一直在分班。自从到了高二,F同学和J同学不管怎么分组,总是在一个组。
在他们还不太理解对方却成了同桌的时间里,他们有过非常不愉快的事情。J同学从来就不是一直以来提倡的绅士做派,他不管男女,一视同仁。
两人当同桌的时候,曾互相往对方头发上、身上丢订书针,都气得吹胡子瞪眼的。但过不了几天,和好如初。
和他在一起时的F同学,丢掉了她所有该表现的温柔,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这不像老好人的她,但这就是她。
J同学没心没肺的,在F同学面前从来就没有在乎过什么形象。但有时他恰到好处的小心思就是可以打动到F同学。
高二一次手工课,他们一组,做了一个手工灯和鸟的模型。灯做的很不足,但鸟却做得很精致。
F同学想要那个鸟但是不好意思要,论吵架,争东西,很少有人是J同学的对手。
回去的校车上,J同学把那只鸟给了她。
F同学很开心,笑着眯了眼睛。这不像他的作风,但她就是笑得像个孩子。
后来,才发现,鸟的底座上用铅笔字写着“像个sb一样的人”。
F同学曾当着D同学的面说过喜欢她,D同学只当他插科打诨,他喜欢的人可多了...
始终觉得他只是喜欢上了D同学的影子。
说起相似,曾经有一个D同学的男性朋友因为将F认成了D,将F从背后捂住眼睛。
最后转过头,发现认错了人,那人连说对不起,F同学一脸尴尬。
高中很小,这事成了一个笑话,F同学因为这个被打趣了好久。
哪有什么相似的人,不过是求而不得罢了...
04
偶然和朋友提起高中。
F同学说J同学到底是喜欢D同学的,而自己只是他广撒网中的一个,他还是填了和D同学一样的大学。
朋友回答:“也不一定,他填的下一个就是我们学校。”
F同学高中有每个星期去超市买一袋大白兔奶糖的习惯,也是因为和D在一个小组时D同学经常分糖。
后来,自己也常备着糖,分给组里的同学。
不管是被分到糖,还是分糖,都很乐意。
只是F同学过了那个时间段,已不再有那个习惯,却没想,有人一直都在坚持。
D同学和J同学的故事又在另一个地方开始了。
在这个故事里,F同学当了三年的局中人,后来的观望者
希望你能遇到这样一个人,为了给你糖,故意分给了很多人,而你的糖永远比别人多一颗。
你肯定会有糖的
文字:莞霁
排版:莞霁
图片:花瓣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