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四讲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四讲

作者: 春风十里不如你79800 | 来源:发表于2021-07-12 23:34 被阅读0次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四讲

本讲内容

一是绝句的十三种变格;

二是渔洋绝句第十二法。

一、 今天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资料《绝句的十三种变格》。

这是台湾学者范况先生总结的《绝句十三种变格》希望大家结合例诗仔细揣摩,体会并学会应用。

1、一意格:四句一意到底,谓之一意格。

例诗:杨洵美的《七绝•宫词》

一道甘泉接御沟,上皇行处不曾秋。

谁言水是无情物,也到宫前咽不流。

很明显四句话都是围绕泉水来写的吧。

2、折腰格:一、二句与三、四句意相贯但实际并不联属

例诗:王维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二句是描写景物的,对吧?而第三句和第四却突然转了个弯弯,也就是意相贯,实际并不联属。

3、续腰格:三、四两句与一、二两句,语不联属,而意脉联属。

例诗:元慎的《七绝•酬乐天秋兴见赠,本句云:莫怪独吟秋兴苦,比君较近二毛年》

劝君莫作秋风赋,白发如星也任垂。

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为少何为。

4、连珠格:全诗句意联络不断,谓之联珠格。

例诗:白居易的《七绝•昭君词》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5、分应格:第三句应第一句,第四句应第二句,谓之分应格。

例诗:

吕温的《七绝•吐蕃别馆中和日寄朝中僚旧》

清时令节千官会,绝域穷山一病夫。

遥想满堂欢笑处,几人缘我向西隅。

6、各应格:第二句呼应第一句,第四句呼应第三句。上下各自呼应。谓之各应格。

例诗:白居易的《七绝•华阳观中秋夜招友玩月>

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裹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7、错应格:第三句呼应第二句,第四句呼应第一句。谓之错应格。

例诗:王昌龄的《七绝•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障几千里,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双尾巴格:以两意承结。谓之双尾格。

例诗:韩翃的《七绝•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9、单尾格:以一意承结,谓之单尾格。

例诗:陈陶的《七绝•答莲花妓》

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

10、到头结穴格:诗的末句尽处,始见诗题,谓之到头结穴格。

例诗:杜甫的《七绝•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翘首青云格:二、三、四句,呼应首句第一字,围绕首句第一字去写,谓之翘首青云格。

例诗:王昌龄的《七绝•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12、下答上格:即第一句问,其他三句回答第一句,谓之下答上格。

例诗:窦巩的《七绝•南游感兴》

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长江流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13、下翻上格:后两句翻前两句意。

例诗:王昌龄的《七绝•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不知愁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愁

二、渔洋绝句第十二法。

【要点】此法诗中必要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既用对偶,复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则一气奔腾直下。

【要点解读】此法诗中必要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对仗与对偶,我们学习律诗的时候已经详细讲解过了,今天我们简单复习一下二者的概念。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比如:“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这是当句对的一个典型的例对。

野水---田水互对,晴鸠---雨鸠互对,而且呢上下联又遥遥成对,十分工整。

又如白居易的《寄韬光禅师》: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全诗共四句,不仅每句之中有当句对。非有妙思者不能为。当句对也称“句中自对”,是对联格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和技巧。当句对中也有工对和宽对,尤以宽对最具魅力。

下面看渔阳十二法的例诗:

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

层层远树浮青荠,叶叶轻帆起白鸥。

——瓜洲渡江二首之一

家住茱萸湾复湾,年年三月上茅山。

白沙江边吹笛去,赤山湖上赛神还。

  ——茅山进香曲四首(之一)

宿鸟惊寒解报更,夜闻林雨达天明。

迢迢绝涧千重瀑,寂寂中峰一磬声。

  ——德云庵晓起

长乐坡前雨似尘,少陵原上泪沾巾。

灞桥两岸千条柳,送尽东西渡水人。

——灞桥寄内二首

红叶碛边红叶飞,黄鱼沱上黄鱼肥。

百丈牵江怯西上,三巴迎客好东归。

  ——棹歌

上滩嘈嘈如震霆,下滩东来如建瓴。

瞥过前山才一瞬,鹧鸪啼处到空舲。

兵书峡口石横流,怒敌江心万斛舟。

蜀舸吴船齐著力,西陵前去赛黄牛。

——新滩二首(楚蜀诸滩首险在兵书空舲二峡间)

岂有酖人羊叔子,更无悔过窦连波。

残碑堕泪回文锦,一种销沉可奈何。

——襄阳口号

持节西穷万里源,至今黄鹄怨乌孙。

空闻宝马归天厩,不见征人入玉门。

——博望城

截止本讲,我们已经学完渔阳绝句十二法的所有内容。现在我们把徐晋如教授归纳的渔洋十二法综合如下,其中一些仅有细微差别。

法一: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法二: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法三: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法四: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法五: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法六: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著以作者的评论。

法七: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法八:以第四句为主,然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法九: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法十:前三句皆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固不相同。

法十一:前三句皆是烘托,结句归结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法十二:诗中必要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既用对偶,复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则一气奔腾直下矣。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四讲作业:

命题诗:七绝•燕子楼

要求:

1、应用渔洋绝句第十二法

2、运用绝句语言之“含蓄”使意在言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相关文章

  •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四讲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四讲 本讲内容 一是绝句的十三种变格; 二是渔洋绝句第十二法。 一、 今天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资料《...

  • 词十一期研修班第四讲作业

    词十一期研修班 小渔村词十一期研修班子衿组第四讲作业贴 1楼听海 收藏3 天前 小渔村词研十一期第四讲作业: 填一...

  • 词十一期研修班第四讲作业

    词十一期研修班 小渔村词十一期研修班子衿组第四讲作业贴 1楼听海 收藏3 天前 小渔村词研十一期第四讲作业: 填一...

  •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四讲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四讲 (讲义引用:子樵校长) 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诗词创作过程中的赋比兴手法,和渔阳绝句第二法,这...

  •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一讲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一讲 今晚我们学习三个内容 一、情与景的融合的技巧 二、谈谈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的处理 三、学习渔...

  •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讲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讲 本讲主要了解以下几个内容 一、时间的设计过程的虚与实 二、绝句的规式之正格 三、渔洋绝句第八...

  •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七讲

    本讲内容: 再谈绝句的起承转合 绝句五十六法之5-8 一、再谈绝句的起承转合 今天接上一讲在绝句构思的基础上,再讲...

  •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五讲

    题画诗的写法和红地毯式的写法 一、题画诗的写法 1、巧妙勾勒,化静为动。 一幅美术作品,再怎么精妙,都是静止的。但...

  •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六讲

    本讲内容: 绝句的构思 绝句五十六法之1-4 一、绝句的构思 绝句的章法固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归结起来,可以概...

  •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二讲

    主要内容 *学习诗人的语言 *渔洋第十法 一、诗人的语言 诗人的语言对诗人来说,语言是诗人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也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四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qj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