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与干货
拉开圣人与普通人之间距离的关键是什么?《论语》人生第二季8

拉开圣人与普通人之间距离的关键是什么?《论语》人生第二季8

作者: 凌云之水 | 来源:发表于2020-02-06 20:16 被阅读0次

    《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七章: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解析:

    孔子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大网来捕鱼;用带的箭射鸟,但不射归巢栖息的鸟。

    静静的凝视了这一章良久后,我的脑海里冒出一句话:吸引是一种能力,柔软更是一种能力。

    或许看了这第一句就会有朋友起疑问了,人家在说钓鱼捉鸟,跟“吸引”“柔软”有毛线关系啊?

    的确,乍一看来真的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你真的懂钓鱼,不妨细细回想一下那个钓鱼的整个过程,还有那句世人耳熟能详的“愿者上钩”,是否就是一个吸引的至高境界呢?

    从小到大我身边就没有缺过喜欢钓鱼的人。隔壁家的叔叔喜欢钓鱼,还特地买了条小船,每天晚上到点就拿着鱼竿,拎着小桶往江边去了。听爸爸说,他没事能一个人划着小船在湘江上钓一整晚的鱼。四姑父喜欢钓鱼,只要放假休息,他也是拿着鱼竿再配个网兜,提着一包东西背个小马扎出去钓鱼了,经常一去就是一整天。

    记得有首诗是这样写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年少时读到这首诗,我其实很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喜欢钓鱼的人竟然如此傻,下雨了都不愿意回家,甚至还傻傻的认为他们一定是很喜欢吃鱼。

    长大了,刚出来工作的时候认识一朋友,玩熟了之后才知道她哥哥也喜欢钓鱼,她偶尔也跟着去。这时的我也真的被勾起了兴趣,钓鱼真的那么好玩吗?不然我也学学?

    说学就学,从有念头的那一天开始,我只要没事就跟着她们一起去钓鱼。

    没有拿钓竿之前觉得钓鱼也挺简单的,拿根鱼竿,在钩上穿点饵,扔进水里就成了,应该没有什么太难的。

    拿起钓竿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要选地方,太吵了肯定不行,没法安静下来。其次要选钓竿,不同的地方要用不同的竿,放钓的距离不同用竿也不同。选好竿还要选鱼钩,要仔细观察下钓的地方什么鱼最多,不同的鱼要用不同的钩。选好这些之后,最有讲究的还要数制饵。

    那些日子,为了钓鱼捉泥鳅挖蚯蚓这样的活真没少干过,可是哥哥说这些都是为我们两个女生准备的,他基本上不用,他都是买的饵料自己捏。

    每次看着他捏个小球挂在钓竿上甩出去,一会儿就能拖条鱼回来,而我们鱼竿上的蚯蚓被鱼扯光了,也没见着一条鱼,换了多少个地方试过结果都还是一样,我们真是泄气啊!

    在经过好几次空手而回的打击之后,我们俩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是不是我们的鱼饵不行,要不为什么哥哥能钓上来,我们却钓不上。

    不服气的我们追着哥哥问,感觉他是不是在骗我们玩。可是在他的一番示范之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挂鱼饵时要么就放得太大,要么就放得太小。蚯蚓挂长了,鱼儿把长出去的扯走了自然就不上钩了,只挂一点点又根本就引不来鱼,同样的用蚯蚓钓,到了哥哥手里照样能钓上鱼,在他一番示范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么有讲究。

    我也终于抓住这个时机问哥哥,为什么用蚯蚓也能钓上鱼,他却还是要用饵料自己捏?为什么又不给我们用?

    也许他那天心情好,细细的跟我们讲了下饵料捏的软硬不同会对鱼儿的上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讲完还给我们一人分了一点饵料,让我们自己捏了去钓。

    经过一番实验,我们渐渐的也能钓上几条鱼了。但是通过这个学习钓鱼的事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看上去很容易,想做好也很容易,哪怕是想要玩好一个项目都是不容易的。那时的我根本不懂什么吸引力法则,但是我看清了一件事,想要让鱼儿靠近鱼饵再上钩是需要靠吸引的,为了吸引到鱼需要观察研究的东西绝对不亚于我们为了要去做好一份工作需要做的观察和研究,还要付出极大的细心耐心。

    我也问过哥哥:既然钓鱼这么麻烦,如果喜欢吃不如撒网来得更快一些?哥哥没好气的给我丢下一句:拉网网鱼的是为了生活,钓鱼的是为了享受过程,不只是为了吃。

    于是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钓鱼,甚至着迷。因为在这个垂钓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很多,需要分析判断的很多,能够回回满载而归的原因一定是他们方方面面的能力都很强,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好。

    对应到我们今天的商业运营中,任何一个产品想要从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吸引到消费者,需要付出的前期准备工作,绝对不会比钓上一条鱼要少。客户需求调查,市场分类,市场定位,目标客户群体,产品卖点......等等一系列的工作环环相扣,唯有把这些事情都做到位了,才能在投放市场后一击即中,迅速的吸引到顾客的眼球。如果说这不是一种能力,又是什么?

    钓而不纲,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没有现代如此精致的鱼竿鱼钩,更没有现代人配制的鱼饵,想要钓上一条鱼所花的心思绝对不会比我们花的心思少,如果只是为了吃鱼,他绝对不会不知道用网会更快。我想他必定也是很享受这个过程中的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引来鱼儿的成就感吧!毕竟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说完了吸引,我们再来谈柔软。

    有人在做这一章的解析时,大肆的赞扬孔子的仁德之心,甚至说成孔子懂得爱惜野生动物,有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看完我也只能呵呵一笑。

    我不反对人们说孔子是仁德的,但是两千多年前的世界,物产并不丰富,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也必须要靠渔猎来获得更多的动物,用它们的皮毛来做成衣物装饰自己,用它们的肉身来补充体力。

    因此,在那个骑射捕猎盛行的年代,人们只会以收获了多少猎物为荣耀,如果谈爱惜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实在是为时尚早。

    那我们要怎样来理解“弋不射宿”这段话呢?我理解的就是孔子内心有一种柔软。因为这种柔软让他在对动物时也有着对人的情怀。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炊烟升起时,劳作一天的人们都要回到家中休息了。鸟类作为生灵,在外飞翔了一天之后,傍晚也该是倦鸟归巢了。不管是人还是鸟,经历了一天的忙碌都是满身的疲乏,晚上的战斗力反应力相对白天都是弱了很多的。

    如果是两个人来打架,你挑对方满身疲惫的时候打,对方输的几率一定是大很多的,那么你即使赢了也不光彩。

    同样,就算是捕猎飞禽走兽,挑它们最困倦的时候下手,也是最容易得手的,因为疲倦的它们反抗能力很弱。

    国人眼中不乘人之危是君子的所为,孔子心中的柔软就在于他能用对待人的态度对待其它的生灵,给予公平的机会。

    不管是钓鱼也好猎鸟也好,不管水有多宽,鱼游多深,我凭我自己的本事吸引到鱼,再把鱼从水里钓起来的,这就是我的能力够强。不管天有多高,鸟飞多快,我凭我的本事瞄准鸟,再把鸟从天上射下来,也证明我的射技够好。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即使你是鱼,你不贪吃你不会被我钓起。即使你是鸟,你飞得够高够快,你够警觉,你仍然有生存的机会。

    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达成目的的过程中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准则也很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孔子是一个对动物都能够公平相待的人,他对人会狠戾吗?肯定不会。这便是他心中的柔软,也正是他能够待人以宽的原因。

    深刻的剖析了孔子行为背后的思维方式,让我不得不感叹,精神境界高的人,在处世的方式上都有着有别于普通人的逻辑。

    比起得到,他们更在乎的是得到的过程,比起输赢,他们更在乎的是公平竞争的机会,也许这就是拉开圣人与普通人之间距离的关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拉开圣人与普通人之间距离的关键是什么?《论语》人生第二季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qy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