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旨:讨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一与分裂。
什么是“中国”:判定中国统一与分裂的前提
“中国”的含义:
1、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居住的地方;
2、宋明时期:中原王朝正统文化所及的地方;
3、民国时期:国家名称。
判定统一与分裂的依据:以清朝最大疆域为依据
理由:
1、大多数地区处于历代中原王朝直接管理下;
2、能够反映中国疆域变化,便于说明分裂与统一。
统一的定义:
葛剑雄认为:“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并且结合为一个整体。”
葛剑雄对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认知:
1、王朝的存续不一定等于统一
东汉建国时,群雄纷争、东汉灭亡前,军阀混战。不能算统一;
2、称臣纳贡不一定等于统一
朝鲜和越南在历史上长期向中国称臣纳贡,但它们有自己的国家机构,内政不受中国干预,不能认为被中国统一;
3、制度或文化的相似未必等于统一
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大量吸收中国的制度和文化,但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4、军事占领未必等于统一
汉代北伐匈奴,进入蒙古高原,安史之乱后吐蕃入侵长安,都未能形成有效统治,不能算是统一。
葛剑雄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真正完全统一是在1759年,乾隆皇帝平定天山南北路的时候。而且,这次统一只持续了81年,到鸦片战争爆发统一就结束了。
评判统一与分裂:
统一的利弊:
1.1、从经济上说,大一统王朝当然可以集中资源办大事
例子:汉代北征匈奴,隋代修大运河;
1.2、从经济上说,统治者可能挥霍无度
例子:隋炀帝用丝绸缠绕树木炫富;
2、从行政效率上说,统一王朝未必有很大的优势
例子:古代救灾需要请示中央,才能开仓放粮。
分裂的利弊:
1、从经济上说,分裂政权有时更能促进经济发展
例子:孙吴政权70多年的经营,江南地区的经济初具规模,为后来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打了基础;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分裂有时能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承
例子:游牧民族多次大规模南下,他们迅速占领北方中原地区,逐渐接受了农业文明,并迅速与之融合;
3、人才在分裂状态下机会可能更多,“乱世出英雄”
例子:分裂割据政权并立,就意味着人才有选择权;而统一状态下就没这好事;
4、分裂往往意味着战乱,人们求生存困难。绝对地说统一与分裂必然好与不好,都是不科学的。
葛剑雄的评判标准:在论述统一与分裂的利弊时,真正依据的标准并非统一与分裂本身,而是更内在的东西。统一的弊端不是统一本身带来的,而是用什么制度来统一的问题。与之相对应,分裂的积极作用也不是分裂本身带来的,而是因为分裂冲击了僵化的旧制度。
现实意义:葛剑雄认为,中国统一的基础已经坚固,不再存在分裂的可能。
【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第25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