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笔耕不辍
《中西方文化的第一次碰撞》

《中西方文化的第一次碰撞》

作者: Liqi张 | 来源:发表于2016-03-11 16:49 被阅读0次

        最近正在给儿子读一本荣获195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的小说《桥下一家人》。该小说讲述了一位住在大桥底下的老流浪汉阿曼德,与三个陌生的小孩之间发生温暖而感人的故事。阿曼德为了给孩子们找到一个真正的家,改变了自己,不再以乞讨为生,谋到了一份工作,与孩子的妈妈一起建立了一个温馨的家。

         在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情节,一个下完雪的早晨,两位穿裘皮大衣的女人,看到桥下的三个孩子,就立马同情心泛滥,说是要把孩子的妈妈抓进监狱。孩子听到了这个情节,甚是诧异,一个劲的问,为什么要把他们的妈妈抓进监狱?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就说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比较重视孩子,而我们比较重视孝道,我知道这样的回答太过牵强,我们现在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是多于老人的。孩子还是很疑惑,那也不该把养我们那么多年的妈妈抓进监狱啊。原谅妈妈太薄学,无法把这个问题讲的再具体一些来让你理解。孩子安静了几分钟,突然问我,《桥下一家人》是哪个国家的作者写的,我一看是美国,立马告诉他,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应该是还没来得及把孝道这样的文化建立起来呢。孩子还是似懂非懂,其实,我也是似懂非懂。幸运的是,我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在南环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中找到了答案。

         《论语》学而第一中有这么一段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一个有尊敬长辈友爱兄弟的性情中人,不会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人有分寸、有限度。学问的根本,在培养孝悌上,也就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孝悌是“人”的本,

      那么,为什么中国文化会有“孝悌”的建立,而西方没有呢?南怀瑾先生告诉我们:(西方人常自称为十字架的文化——爱下一代。大家知道,美国是孩子的天堂,中年人的商场(等于赌场),老年人的坟场。到现在为止,西方文化的结晶就是如此,只知道爱下一代,下一代长大了,结婚了,就是夫妇。对父母、兄弟、姊妹都不管了。由男女变成夫妇,而家庭,而社会,而国家,横着向世界发展,又下而爱孩子。就这样循环下去。他们自认为是十字架的文化,美国立国才两百年,我们有五千多年历史,谈到人文文化,靠经验而来,尤其中国历史,多少失败,多少破碎,一直到现在,才完成了这个文化系统。当然他们不承认十字架文化没有上面,因为上面有上帝。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谁相信呢?姑且承认有上帝,但是由人到达上帝的桥梁,在中国文化有孝。“孝”是什么呢?就是他们西方文化叫的“爱”,也就是回过来还报的爱。就是说父母好比两个朋友,照顾了你二十年,如今他们老了,动不得了,你回过来照顾他,这就是孝。孝道的精神就在这里,假使一个人连这点感情都没有,就不行。

       那么西方文化有没有这个爱呢?绝对有,只是生活的方式不同而已。父母到子女家,尽管要事先写信给子女,使他得准备,子女还是会思念父母的。又如祭祖宗,西方人不一定清明节扫墓,但到了坟场,在亲人的坟墓前,悲哀的情绪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法不同而已。遗憾的是,外国人没有把“孝道”在文化上培养起来的心理建设。)(括号中的两端话,全部摘自《论语别裁》)

         基础薄弱的我在和孩子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时时处处会碰到疑惑,如果不努力的学习,恐怕会把孩子带入浮于表面的漩涡中,真是有点战战兢兢。

         在《论语》兴趣班的开班仪式中,刘文新老师讲到营销过程中用到的3点:1、敬畏心(对客户敬畏、对产品敬畏)2、从小事做起(不要眼高手低)3、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不怨天尤人)

      我想,我也可以用这三点来学习传统文化:1、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卑的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足,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精神,虚心向别人请教,任何人都是自己的老师。2、积小以高大;人一能之几百之,人十能之几千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得从小事做起,日复一日的诵读经典,厚积才能薄发。3、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从自身做起,给孩子做榜样,从而影响孩子。只有大话,没有行动,永远得不到成长,根基不会牢固,正所谓知行合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西方文化的第一次碰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cx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