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品读《乌合之众》,更进一步了解群众性心理学,也了解了在群体当中的人们的思维。
今天看到了一个让我理解比较深刻的部分。作者从群众心理学的角度,对历史的记载,提出了疑问。
他举了个例子,就说佛教是起源于印度,然而却是在中国昌盛起来。可是,当我们真正的把印度的佛教和中国的佛教比较来看,你会发现,他们相差很多,从他们信仰的宗旨以及每一尊佛像的面容。中国的佛教和印度的佛教,更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信仰体系。
这就是一个群体心理而导致的结果,佛教由印度传到中国,历经几个世纪,中国人民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倾注在了佛教的身上。进而将自己的臆想慢慢的融入到了佛教当中。在群众之间不断演化,最终导致了现如今,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那么,当你这个想法,去推断其它的历史记载,你是否开始怀疑那些史书东东所描绘的恶人,是不是真正的恶人,是否混合了群众给予的假象。那些惩恶扬善街富济贫的英雄们,又是否是像群众们期望的那样完美呢?
其实,只要你用理性的思维去推理每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历史人物记载,都会存在着一些逻辑性的问题。
对于恶人,群众更倾向于记住他的作恶多端。对英雄,群众们更倾向于记住他的英勇善举。历史记录本身就存在着,记录过程当中作者和人民群众给予的假象,群众心理给予的臆想。
例如拿破仑,曾经被人们称为为了一己私欲,牺牲3000万百姓性命的侩子手。历经了几十年,群众对他的评价又成了开疆扩土的英雄而顶礼膜拜。
读群众心理学。让我体会到什么叫人言可畏,也明白当在群体当中出现各种不理智的现象的时候,并不单单是个人的原因,这个当中更多是群体性心理现象导致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