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笔记|领导力就是为了成为自己(全)

学习笔记|领导力就是为了成为自己(全)

作者: 超人K | 来源:发表于2018-09-16 16:38 被阅读0次

为什么需要领导力?领导力其实就是领袖力。

领导力是动员团队,解决难题的能力。

无论你是否拥有叫做“领导”的头衔,只要你身处组织当中,有需要解决的难题,领导力就是你必备的能力。

用什么口诀修炼领导力?

第一句:

我来挺身而出解决困难,我来承担责任!我来带领大家变革!

有魅力的人不一定是有领导力,但是有了领导力自然而然也就会有魅力。

领导力高手用的拉力——“跟我上!”使用职务权力用的是推理——“给我上!”拉力优于推力。

第二句:

需要注意,管理并非领导,管理是维持秩序,领导是实现变革。

领导有时候要说知道,但更要懂得说不知道,在面对技术难题时不要不懂装懂,勇敢说“我不知道”。就算知道也要先听听别人的意见,因为过去的意经验未必适用于现在的情况。

希特勒只是动员群众,实现的是他自己的目标,而非解决德国的难题。目标是错的,怎么能解决难题呢?那不是领导力。

第三句:

领导力是关系,分为交易型和变革型。我们可以从建立交易型关系发展成变革型关系,也就是首先你要先解决群众的柴米油盐问题。

一个问题需要多方面多维度的去看待思考,鼓励下属以积极的方式唱反调,提出不一样的看法。

第一句是“我来”,我来做什么呢?我来解决难题,我来动员群众。第二句是“我不知道”,我挺身而出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单枪匹马就能解决难题。因为是难题,所以我要说“我不知道”,为了动员群众,即使我知道,我也说“我不知道”。说了我不知道,不能就此打住,你接着说“你觉得呢?”这既是为了解决难题,更是为了动员群众。

第四句:

为了更好的动员群众,你需要更会讲故事,故事需要形象,这个故事需要离群众近。比如以动物(比如鹰的重生)来讲故事就离群众太远,既不能打动群众的理智,更不能打动群众的情感。这就不是一个好故事。

好的故事里有一面镜子——要让听众照见自己。要让他们知道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要向何处去?我们为什么要变革?

好的故事不光要用嘴巴讲,要会用道路讲,用仪式讲,用行动讲。听众目睹过,体验过感受才最深刻,最容易被打动,也就更容易改变。

第五句:

这个时候你需要当一个好老师,一个伟大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设计师,设计一套合理的制度;然后才是老师,把自己的东西毫无保留的教给你的“学生”;最后是仆人,服务于你的团队。领导就是服务。

领导力的教育不同于学校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普遍鼓励个人成功;让我们不知道提问,只知道寻找标准答案;更不会用人之长,只盯着别人的短处去补。

当好老师的关键就是四个字“选育用留”,选就招聘,育就是培养,用就是把他放在他能发挥他长处的地方,留就是留住人才,你可以用薪酬留,也可以用感情留,让他做他自己擅长的事——也就是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我教你”分五个层次两个组。

管教,说教,身教更多是管理:

管教——照我说的做

说教——我说给你听

身教——我做给你看

请教,传教更多是领导:

请教——你说怎么做

传教——你为什么做

第六句:

平庸和伟大的分水岭,是对待失败的态度。平庸的人害怕失败,伟大的人不怕失败。告别平庸需要克服三个障碍:

心理障碍:我们得到100元钱的快乐,远远低于我们损失100元钱的痛苦。因为我们更看重损失,所以我们害怕失败,我们更关注威胁,而不是机会。这就是损失规避。除了损失规避,另外还有一个心理倾向,就是所有人都自我感觉良好,也让我们害怕失败。

害怕失败的社会障碍:第一个就是学校教育不鼓励失败。学校强调的是让学生为考试而学,尽可能少出错。组织制度是学校教育之外的另一大社会障碍。绝大多数组织,都是奖励成功,惩罚失败。

害怕失败的能力障碍:马克·吐温说,一只被热炉子烫过的猫不会再坐在热炉子上了,但是它也不会再坐在冷炉子上了。这其实说的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那么如何聪明的失败呢?

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组织领导者要进行走动式管理,和群众建立关系,及早发现失败。发现小失败,避免大失败。

鼓励员工报告失败,这是组织对待失败的第二个态度。稻盛和夫他说在员工失败的时候,从来不惩罚员工。有些组织做得更过分,更极端,他们不仅不惩罚失败,他们甚至奖励失败。

光是报告了失败还不够,还要做到组织对待失败的第三个态度:深入分析失败。注意深入分析失败,第一个问题不能问:谁干的?而是问:发生了什么?

最后一个态度:主动实验失败——小规模试点,大胆创新,不要害怕失败。“先开枪,再开炮。”不管结果如何,重要的是从中学习。

如何时刻提醒自己改变对失败的态度?记住这一句口诀:“失败了?恭喜你!”

第七句:

反思的本质是对思之再思。已经有了一个思,你对这个思进行再思,这就是反思。反思常常是回头看,但回头看也不一定是反思,反思也不一定要回头看。可以在行动中或者行动之前反思。在行动之前反思,有一个好方法叫做预演失败。

反思的第一个要素——抽身而出: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合理化,就是我们把最终实现的结果就认为是当初想要的结果。所以,你在行动之前,就把你预期实现的目标写下来,这实际就是把你最初的思写下来,这样过了一年,你回头再思的时候,才能够知道你当初真正的思是什么。也就是说,反馈分析帮助你发现当初真正的思,避免事后的合理化现象。

第二大要素是什么呢?是放下情感。放下情感,这个要素很重要。很多时候,妨碍你反思的,是你的情感。好的情感会让你高估它的正确性。负面的情感会让你拒绝反思。

换人思考——如果别人处在我的位置,他会怎么做?而且,这个别人不是抽象的别人,而是一个具体的别人。比如,如果我的上级处在我的位置,他会怎么做?

反思的第四大要素是指导实践。

“我要改变什么?”这句话,可以指向三种不同层次的改变。哪三种呢?第一,改变行动,第二,改变目标,第三,改变心智模式。由小到大依次为行动、目标、心智模式,这是三种不同层次的改变。如果能够改变行动和目标背后的这个心智模式,那么影响到的就不只是当前这一个行动、一个目标,而是这个心智模式可能影响到的所有行动、所有目标。所以,我们需要在心智模式的层次上反思。

第八句:

卓越的领导者做决策,而不是做决定。而且,卓越的领导者只做很少的决策。为什么?因为你做一个决策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所以,你不需要做太多决策。在更深的层次分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整合思考是最成熟的心智模式,二元对立和整合思考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智模式。二元对立,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整合思考,就是“鱼和熊掌我要兼得”。

舒尔茨既是讲故事的高手,又是整合思考的大师。你来听一听,舒尔茨是怎么说星巴克的。你听的时候,数一数这段话里面有几个“既这样,又那样”:“我一直认为,星巴克既可以打造真实的个人体验,又能成长为一个赢利性的全球公司。是的,我希望我们门店的咖啡师既以真诚的微笑服务顾客,又要有效率。是的,我相信我们的口味和环境既可以反映当地的文化,又可以提供始终如一的口味和高品质的咖啡。”

伟大的领导者、伟大的公司一定是整合思考。不整合思考,你做不到伟大。管理学上有过一本全球畅销书,叫《基业长青》。这本书研究了18家基业长青的企业,最老的是成立于1812年的花旗银行,最年轻的是成立于1945年的沃尔玛,我之前讲到过的万豪集团,也在这18家企业当中。这18家企业是怎么做到基业长青的呢?四个字——整合思考。

根据《基业长青》这本书的总结,这18家企业主要做到了四个“既这样,又那样”:

它们既有超越利润的目的,又务实地追求利润;

它们既有相当固定的核心价值观,又勇猛地变革和行动;

它们既有清晰的愿景与方向感,又进行机会主义的摸索与实验;

它们既制定胆大包天的目标,又通过渐进式的演变和进步来实现它。

在系统思考的时候,你问“为什么”,用来找系统目标。在整合思考的时候,你要问“为什么不”。别人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问,为什么不,为什么不能二者得兼呢?别人说,削减成本和大力创新不可兼得,你问,为什么不,为什么不能同时做到呢?你可以通过问“为什么不”,开始自己的整合思考。

第九句:

三环模型有三个互相交叉的环,分别是热爱、擅长和机会。这三个环是你现在的自己,在这三个环交叉的地方,是你的人生愿景,就是你将来的自己。

一个人要从平庸到伟大,也要选择自己人生的主营业务,怎么选择呢?你也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的擅长是什么?

我的热爱是什么?

我的机会是什么?

你的三个圆圈不交叉,你该怎么办?如果擅长、热爱和机会,这三个环你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一个?

刘润老师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专门去寻找管理大师、成功人士的答案。他发现,他们的答案竟然惊人地一致。你猜一下,他们的答案是什么?

他们都说是——热爱。德鲁克、乔布斯、巴菲特、稻盛和夫,我就不一个一个数下去了,他们都说——

热爱优先。

发现热爱的事业,你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是不是很喜欢做这件事,做起来是不是很愉悦?

我对做这件事是不是很有激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做这件事?

这件事如果让我做上一辈子,我愿不愿意?

如果这三个问题,你都是肯定的回答,那这个事业,才是你热爱的事业。

成为你自己是become yourself,是一个打造自己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成为一个领导者就是要装。你装成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你理想中的自己,一个形势要求你做到的自己。你装一辈子,直到装成功。这个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

成为自己有很多困难,刘润老师概括了三个主要的困难。

我该是我想成为的自己,还是别人想我成为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追求结果,另一个小人坚持原则。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难题:我该是追求结果的自己,还是坚持原则的自己?领导者真正要做的,是要在原则和结果之间找到平衡。

可是,不仅是结果和原则会冲突,原则和原则也会发生冲突。这是成为自己的第三个两难选择:原则对原则。我该是坚持这个原则的自己,还是坚持那个原则的自己?何不想想鱼和熊掌?

我该是谁?第一个难题,我该是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还是别人想要我成为的自己?第二个难题,我该是追求结果的自己,还是坚持原则的自己?第三个难题,我该是坚持这个原则的自己,还是坚持那个原则的自己?你对这三个难题的每一次回答,每一次选择,都是你对自己的一次塑造,都是成为自己的一个过程。

完。

荐书:

读书本身不是目的,读书是为了更好的成为自己,你需要行动。

相关文章

  • 学习笔记|领导力就是为了成为自己(全)

    为什么需要领导力?领导力其实就是领袖力。 领导力是动员团队,解决难题的能力。 无论你是否拥有叫做“领导”的头衔,只...

  • “全学习”就是与社会融合(四)

    用“全学习全发展”培养人的心意心性,只为成为更好的自己!“全面学习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就是我常说的六合! 有人认为...

  • 2018-12-15

    重新总结一下 赢的笔记 Chapter5:领导力,不只是你自己的事 在成为领导之前,成功只与自己的成长有关。成为领...

  • 10.29成为领导力就是成为自己

    10.29成为领导力就是成为自己 无论是领导与否,做事都要以身作则

  • 用“三环模型”动态认识自己

    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说:“成为领导者就是成为你自己,就是那么简单,也就是那么困难。”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认识...

  • 《领导力就是不装》读后感 | 不装完美,才能更美 从领导力看育儿

    为了提升自己的职场领导力,我翻开了这本书——《领导力就是不装》。有些意外的,这本书不仅让我收获了领导力提升方面的理...

  • 读书的意义

    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是为了学习,学习又是为了什么,学习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 七项能力笔记

    七项能力笔记 文/暖阳君 1.领导力,先天的领导力,后天的领导力。先天加上后天的训练,就是超级领导力。 (1)梦想...

  • 01什么是领导力--听课笔记

    阿萌萌200天学习笔记Day135??? 《可复制的领导力》--01什么是领导力 ●中西方对领导力不同的认识 -东...

  • 成为自己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就是成为自己。” 是的,我们学习、思考,努力完善自我,就是为了要成为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笔记|领导力就是为了成为自己(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lf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