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理读书
读史观古今(2)

读史观古今(2)

作者: 全部忘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6-21 00:08 被阅读0次

在中国的历史中,能被记录到史书中的玩笑,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在很长的历史时期,“玩笑”都是与庄重、规矩的“礼”相违背的。

话说女皇帝武则天得到密告——酷吏周兴串通他人造反,于是就让另一酷吏来俊臣来审理此案。来俊臣见了老同事周兴,闭口不谈案情,只像交流工作经验般问道:“如果犯人咬紧牙关,就是不肯招,老兄通常有什么办法呢?”

周兴得意地说:“那太容易了。拿一个陶瓷的大瓮,四面用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面,看他招不招!”

来俊臣拍手称赞,然后跟老周开了一个著名的玩笑:“真是妙招,我这就预备大瓮,请老兄进去一试。”周兴一听,赶忙下跪叩头,全招了。这就是“请君入瓮”的故事。

无论周兴,还是给他准备大瓮的来俊臣,在传统价值观中,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们之间的“愚人节”勾当,从来是正统文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纵观历史,“君无戏言”、“庄严稳重”向来是正人君子的评判标准;而对爱开玩笑,不检点的人总是抱着鄙视的态度,特别是那些能哄皇帝欢心,具有幽默感的官员,甚至会被安上专有名词——弄臣。

久而久之,中国人仿佛成了缺乏幽默感的人群,玩笑不能乱开。那些抱着戏虐心态愚弄他人的人物,很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君无戏言,否则结果很严重

朋友间是平等的,没事时互相取笑两句,谁也不会当真。不过要是上下级之间,不管是老板拿员工开涮,使员工丢了面子;还是大臣欺骗皇帝,让皇帝心里面不爽,通常会引来不好的结果。

正经的天子要君无戏言,自动放弃说笑话的权利。西周时,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时,曾拿一片梧桐叶许愿,说:“我以此为凭证,封你为诸侯。”过了一段时间,成王早把这事给忘了。

辅佐他的周公却提醒道,选个吉日,把加封叔虞的事给办了吧。周成王一听就笑了:“我那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周公把脸一沉说:“君无戏言,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被记录到史书里。”成王一听,只好把像树叶一般的唐国(今山西部分地方,后为晋国)封给了叔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叶封唐的典故。

成王事后虽然想赖账,不过好歹有周公的监督,让兄弟俩的玩笑没开大了,有个大团圆的结局。但不是每个国君的玩笑都能得到好的结果。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必赘述。

周幽王不是唯一因开玩笑而倒霉的君主,和他作伴的至少还有郑灵公。春秋时,公子宋在觐见郑灵公前,食指突然抖动起来,就对一旁的同僚子家说:“每当我食指大动时,就是要吃美味了。”他们一起进大殿前,恰好看到有厨师在杀一只楚国进贡的大鳖。公子宋和子家不由相视一笑。

郑灵公很奇怪,就问他们为什么发笑,子家就把来龙去脉告诉了国君。过了一会儿,郑灵公也使起了坏,请其他大臣吃王八,唯独不许公子宋吃——摆明了是要捉弄一下这位“未卜先知”的公子哥。公子宋大怒,站起来把那个抖动的食指沾到锅里,尝了下味道后扬长而去,这便是“染指”一词的出处。

郑灵公见公子宋如此不识逗,还对国君无礼,就动了杀机。谁知公子宋更不客气,竟和子家密谋,抢先一步动手,杀死了郑灵公。一对活宝似的君臣,就这样联手造就了一桩因王八引起的血案。

部分资料来源于:《新周刊》


相关文章

  • 流年

    穿隙光阴渐远天,繁华落尽去如烟。 研经论典古今事,读史观心静月蝉。 弦曲灵犀花入酒,诗词雅韵伴流年。 清霜已染鬓何...

  • 【读史观感】

    一时一代一人君 一荣一枯一春秋 一骄一傲一奴役 一聚一怒一起义 一崩一坏一轮回 一建一复一红尘

  • 历史小白读历史——《丝绸之路与唐帝国》

    总体感受:对于书中提到的如何看待历史的观点很认同。对于作者对西欧中心史观和中华主义史观的批判也很支持。读历史时虽然...

  • 史观

    高考历史科目中的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生态史观分别应怎么理解?它们各自都包括些什么内容呢?请知者...

  • 读史

    读史需要了解史观、史料、概念和主旨,史书都是有人写的,是人写的就有主观性,不论是史实的选择,史料的择选,史观的带入...

  • 突破辉格史观

    今天的日课是突破辉格史观,万维钢老师总是让我很受启发,历史观其实是个大问题。我们都说要“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

  • 喜读《古今新河》【2】县名沿革

    百篇故乡事 二十七万言 历史三千载 长河万里烟 新河于河北 地处滏水南 春秋归赵地 秦郡钜鹿间 西汉置堂阳 后晋蒲...

  • 喜读《古今新河》【2】县名沿革

    百篇故乡事 二十七万言 历史三千载 长河万里烟 新河属河北 地处滏水南 春秋归赵地 秦郡钜鹿间 西汉置堂阳 后晋蒲...

  • 练习(84)

    友天下士,读古今书!

  • 深度思考-训练方法(5/6)

    深度思考-训练方法(5/6)-磨炼历史观 1.总结 2.在本源动力下运动的历史 3.案例分析 1.总结 培养历史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观古今(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ly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