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送小乖上学都是着急忙慌的赶。今天悠哉悠哉的走路去,心里没有催促的时间填满,很自然的见到了校门口各色各样的亲子场景。
有妈妈坐在电动车上,手里端着碗热腾腾的面,不时喂上一口站在旁边的孩子;有孩子从停在路是旁的小车后座下来,坐在驾驶位上的爸爸忙下车去给孩子帮忙背好书包,系好红领巾,再目送孩子的背影渐渐走远;有骑着贴有“中国邮政”字样的电动车爸爸疾驰而来,结实的男孩下了车,走了几步回头对着爸爸喊:“爸爸再见”;还有手上挎着一大一小两个书包,旁边跟着两个小小身影的奶奶、推着里面坐着小宝宝的推车,旁边走着大点孩子的二宝妈妈。。。。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相处的模样,每个父母也有各自对孩子的期望。末了,等这些琐碎的准备做好,孩子平常得往校门口走去时,总会听到家长们各式的叮咛:“多喝点水”“上课认真听讲”“加油”。。。。不知这些父母们每天都这样叮嘱吗,而我总会每天照旧“一有机会就跑出来玩啊”,小乖总是点点头“嗯。”她是不是真的这样做了,我却是无从考证的。
看着眼前这各样充满人间温情的两代人互动,听着这些平常的殷殷叮咛,我却头一回觉得感动。不论父母们自己生活得怎样,给孩子的却力所能及处奋力最好。
记得有一天下午,路上正是下班放学的高峰期,喧闹的街道上一辆毫不起眼的旧三轮车停在了小区门口。远远望去,只见老两口在车后整理着车上的菜,而听得前面驾驶位上一个看起来七八岁的小女孩清亮而活泼的叫喊“卖菜喽卖菜喽”。不多时又看到小女孩下车来,在爷爷奶奶旁边手舞足蹈的像是在跳舞的身影。
也许很久不曾接触这些平常的生活,不知道现在出门都是跟着爸爸妈妈坐小车的环境下,还有这样从小体验真实的劳动生活的孩子。
望着这个欢快的背影,我由衷羡慕。羡慕她没有活在世俗物质衡量的看法里,羡慕她有这么自在舒展的生命状态。回想自己小时候也曾坐在靠卖菜为生的妈妈的自行车上,但我一心只享受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时,她却总会开玩笑的问我怕不怕同学老师笑话。这样的玩笑说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也好似渐渐说到了我心坎里。
那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每天和妈妈在一起,我就觉得好幸福,早餐的简单一碗方便面每天都会吃得狼吞虎咽,而现在即使是吃海鲜也吃不出那时的香甜。
我没来由的说不上自卑,却也没有那么自信,哪怕我年年品学兼优,获奖无数。
家族里此前从没有出过大学生,而从小学业表现优异的我从初中开始,就被长辈们寄予厚望,对我的称呼都是“未来的大学生”。那时的大学生不像现在这样普遍得平常,而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未来的社会栋梁。
而如今我借着这些年所受的教育、阅历和不同理念的熏陶,可能走的是一条与父母长辈们期望不同的路。除了我自己的满意和对未来的期许,不知他们是否满意吗。
送小乖上学的路上,突然想到一位三十多岁的“少年”。拥有一技之长,同行业里也有近二十年资历的高级职称,但也许是因为童年时被寄养导致的内心匮乏,这些年东游西荡足迹遍布祖国地图,看多了人世间却过不了稳定的生活。不但没有存一分钱,还欠上一屁股债。家里靠劳力为生的父母每年省吃俭用帮他还债,没有退休金没有养老钱,六十多岁还都奔赴在“搞钱攒钱”的路上。
那这对父母对儿子的期望是什么呢?也许只是希望他能成熟的看待他童年的遭遇,能体会父母对他的情感,能正常的上班稳定的工作,能眼望未来而不再活在过去,哪怕一个月只有两千块钱,能养活自己,能开怀的笑痛快的哭,不再总是抱怨,如此,他们便心满意足了吧。

想起去上课时,老师问台下父母,孩子还在肚子里时,我们只希望他平安健康就好。后来会笑了会动了会爬了会走了,这看似简单的动作,我们都那么欣喜,摔跤了也只有对他的鼓励,那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孩子有了这么多的期待,鼓励什么时候被批评指责代替,我们又什么时候开始不再为了孩子的进步而欢喜,抱着他亲亲。。。。
时时觉察自己,体会我说出去的话、这个行为,对孩子会增加他的能量还是减弱他,常常问自己,我对孩子的这个要求、这个期盼符合他的情况吗,还是只是我的担忧、我的恐惧、我自己没有完成所以寄希望于他,我现在的生气真的是孩子的行为导致的吗,还是这只是一个导火索,孩子只是一个比我弱小我可以发泄的对象。。。。
做父母不容易,如果没有觉察,那做孩子也是更不容易的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父母在当时那刻已经给了他们能做到的最好。剩下的更重要的事,更能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事,就是成年后我们自身的成长,提升后的眼光重新定义我们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