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跟读,欢迎关注公Z号《私想活动》】【450万权重白金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
明清科考揭晓,称为“发案”,这是大事情,每次发案时用圆式或日圈。啥意思呢?就是取在五十名以内,名字写在第一圈。圈分内外两层,外层三十名,内层二十名;如果人少或是因地制宜,可以不分内外,直接列五十名为一大圈。第一名写在外层正中、且提高一字写,同时只写坐号、不写姓名,第二名以后逆时针排列写明,出了五十名开外,就是出圈或出号。如果写两圈,那么第二圈与第一圈类似。
注意其中的中字,上长下短,其实是“贵”字头。很显然,这里面似乎传递了读书是为了带来荣华富贵的不良思想。
考试未必一天能考完。待到最后一场考完,才将前面几场被录取的考生,全部拆开,将坐号换成姓名重新发案,这时称为“长案”,从右至左,一个一个排列,第一名就是“案首”。
到了复试时,匡超人又“买卷伺候”。现在考试,都是考生坐好,监考老师发卷子。过去考试时间长,知县坐在堂上,点名叫考生来领试卷。这次轮到匡超人复试,县长头一个点名领卷子的就是他。你看,当时留下印象,这回算是头次见面。
县长叫问:你今年多大啦?
匡超人回答:童生今年二十二岁。
县长说:你文字还行的,这次参加复试,更要用心哦,我会留心照顾你的。
这古人讲话就是随意啊,放现在,分分钟上热搜。
匡超人磕了头表示感谢,领卷下去做着。如此复试两次,才出了“长案”,竟然取了第一名,称为“案首”。
放榜出来,立刻通报到乡里。匡超人看到,就拿“手本”上来面谢。手本就是名帖。
上哪谢呢?上县长家里。当然,过去县长都是前衙后宅,相当于去了衙门。县长把匡超人传进去见了面,问问家里的情况,随后送了他二两银子,说:我从俸禄里拿出“些须”,你拿去奉养父母,回家后要更加勤奋刻苦,到参加府考、院考的时候记得跟我说一声,我再资助你路费。
瞧这些领导干部,分明很重视人才嘛!匡超人谢过出来,回家把银子拿给父亲,又把县长的话复述一遍。匡太公也十分感激,捧着银子在枕头上望空磕了几个头,算是谢过县长。
匡老大呢,这时也才信了。周边围观群众看到匡超人居于“案首”,县长还亲自接见,那当然不是一般人,大家约着送了贺礼过来。什么贺礼,想必跟薛家集上差不多,这边几分、那边几分,然后匡太公出面借隔壁庵里的地盘摆一天酒,大家一起快活。其实他这会连秀才都不是,只不过童生参加了几次考试、成绩不错而已,这就要摆酒,成了秀才得要多大场面才能镇得住?
转眼冬尽时分,“开印后宗师按临温州”。“开印”是指古代官府于年底封印,次年正月开封用印,照常办事。相当于现在说节后上班,省里学政大人到了温州府开考,可以参照当年周进到南海开考、见到范进的情形。
这边匡超人听到消息,立刻去叩别县长,县长果然又送二两银子给他去考试。匡超人到了温州,参加过府考,接着是院考,考了出来。这时节县长特地到温州来见学道,跪了禀报说:卑职乐清这边取的案首叫匡迥,这是个孤寒之士,而且是个孝子。于是就把他行孝的事迹细细作了介绍。
古人对于孝道极为重视,可以视为做人做官的第一要义。学道说:“士先器识而后辞章”,意思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文章都是小事。学道又说,自己昨天看过匡迥的文章,条理上虽然有些不够清晰之处,但文采还是相当不错。学道说:县长请回吧,我知道了。
果然是孝顺的人运气好,瞧这匡超人一路顺风的架势,总有人帮他。欲知匡超人进学结果,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