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周一本书计划读书
懒人:别用表面的勤奋掩盖思维的懒惰

懒人:别用表面的勤奋掩盖思维的懒惰

作者: 彭小亮 | 来源:发表于2016-09-05 23:59 被阅读730次
    思考在前,行动在后

    不要因为走得太快,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提醒我们在追逐目标的同时不要因为太过匆匆而忽略身边的美好,忘记一开始的那份初心。

    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人从一开始就不知道为什么出发。

    这同样适用于职场中,在职场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然后去解决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总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并且交出高质量的成果?而有的人看起来忙忙碌碌,累死累活,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要么老板不满意,要么甚至连自己都不满意?前者总能够在完成工作的成就感中感到快乐,而后者感受到的却总是满满的挫败感。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区别?曾在麦肯锡公司担任管理顾问11年之久的安宅和人在其著作《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中,详尽的阐述了这其中的奥秘。

    麦肯锡教我的思想武器

    这个奥秘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那些总是能够高质量完成工作的人,在遇到问题的一开始,就明确的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总是知道为什么而出发”。

    换句话说,就是因为他们遇到问题时,不会像我们一样急着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而是先仔细问自己,这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吗?

    用作者的说话就是“从议题开始的思维”,也就是说解决问题之前,先查明问题。先找到那个真正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再着手解决。

    这个道理看起来貌似很简单,可是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因为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道理的奥妙所在。

    为了让这个重要的道理深入你的脑海意识,我们用图片的方式来理解:

    价值矩阵

    这幅图叫做“价值矩阵”。横轴“议题度”指的是找到该问题答案的必要性;纵轴“解答质”指的是目前也可以提供明确答案的程度。很明显,只有当这个问题被解决的必要性很高、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可以被解决的程度很高(问题再好,不能被解决,也是然并卵,这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对这样的问题找出答案才会创造有价值的工作。也就是说,只有议题度、解答质都高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工作,也就是图中灰色的部分。

    那么,拿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达到图中的灰色部分?普通人与总能高质量完成工作的人分别是怎么做的呢?好好看看下面这张图:

    脱离事倍功半的“败者之路”

    普通人的做法犹如图中虚线所示(也叫做败者之路)。也就是说,我们拿到一个问题后,从不判断这个问题是不是最最关键的问题,就不假思索的开始努力,试图通过大量的努力工作以提升价值,然而往往都是徒劳。因为一开始这个问题就处在一个低议题度的坐标上。也就是说,这个问题被解决的必要性很低。很显然,对于这样的问题,你解决的再好,价值也不会太大。

    而总是能高质量完成工作的人的做法恰如图中折线所示,遇到问题先不急着寻找解决方法,而是先查明问题,直到找出最最值得被解决的问题时,再去推敲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处理起工作来也就事半功倍。

    现在你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了吧,别急,为了更生动的理解,我们再来举个实际的例子。

    假设某个饮料品牌因经营不善导致长期业绩萧条,全公司一起讨论该如何重新振作。有人说“这个品牌不好了,在消费者头脑中的定位已经模糊不清了,所以我们应该尽快更换新的品牌”;有人说“这个品牌虽然现在不好了,但他凝聚了我们长久以来的心血和汗水,而且频繁更换品牌更会导致我们在消费者头脑中的定位模糊,所以我们应该以现在的品牌继续奋斗下去”……..

    注意到没有,“是否需要更换品牌”是最重要的问题吗?

    根本不是!

    那最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先弄清楚该饮料品牌业绩萧条的原因吧。是因为“市场规模缩减”?还是因为“在同行经竞争落败”?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明确了原因,再来讨论是否需要更换品牌才有意义吧?

    由此可见,在解决问题前,先判断这个问题是不是最最重要的问题,是何等的关键!我们都知道,如果一开始的大方向都错了,事后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徒劳。如果在解决问题的中途才发现错误,到时候再重新开始从头来过,就势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资本。

    然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思维通病。其实我也是这样,遇到问题时,不愿意花太多精力在思考上,总觉得思考是一件很费脑、很麻烦、很不愿去做的事。我宁愿先开始,然后在做的过程当中满满调整自己的方向。或者干脆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管怎样,先做做看”、“也许做着做着就明朗了”等等想法去做事情。我相信,读这篇文章的你们,很多人也都和我一样。我们总是懒得思考,总是习惯用表面上的勤奋掩盖思维上的懒惰

    然而,也许有人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也没什么不好。

    例如,我做公众号就是这样的,一开始我并没有想清楚要做什么方向。先开始再说,并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但是我很清楚的知道,这样的方法仅适用于没有deadline的非正式工作。因为我是把做公众号当做一种爱好来进行的,而且进程的快与慢,以及最后要做到什么程度都是没太大所谓的。

    然而,我们在职场中要处理的工作往往都是有着明确的截止日期的,并且对于结果的要求也非常明确。如果我们还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这往往导致我们不能高质量的完成工作,甚至不能按时完成工作。最后往往应付了事,这样久了,损失最大的不是公司,公司最多把你辞了另请高明;损失最大的是你自己,你在这这长久的挫败感中丢失了自信,更不会体验到高质量完成工作的那种成就感所带来的快乐。人生失色不少。

    所以,解决问题前,先查明问题!

    那么,具体该怎样查明最最需要被解决的关键问题?查明问题后要怎样着手解决问题,拿出高质量的答案?

    作者安宅和人《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这本书中都有详尽的阐述。小亮就不在这里一 一赘述了,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自己去阅读这本书。相信看完小亮的这篇导读,再去读这本书,你会有更多的收货。


    PS:本文内容其实也是小亮在《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这本书中GET到得最最能引起我强烈共鸣的地方。但这只是书中一小丢丢的内容,除了“从议题开始”思维的重要性外,作者安宅和人在书中提出了一套极具逻辑性的问题解决思维模式:

    解决问题前,怎样具体查明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议题思考);

    然后将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小问题,搜集信息为每一个小问题提出假说,组建故事线,接着用图表的方式图解故事线,制作连环图(假说思考);

    随后用多种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答案验证假说(成果思考);

    最后推敲故事线、琢磨图表,将信息整理成论文或报告,从而将议题的相关信息强有力的传递给别人(信息思考)。

    看完上面这段话,你肯定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不瞒你说,我刚读完这本书时,也和你有一样的感觉。直到我读完第二遍时,才渐渐摸清楚了一些眉目,但也只能说是管中窥豹。

    如果你也感兴趣,你也想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效能,高质量的完成工作,找到那种掌握人生的感觉,不妨自己去读读这本书吧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谢girl:其实现实中很多人何尝不是这样,,,,加油加油加油↖(^ω^)↗↖(^ω^)↗↖(^ω^)↗
      • 朱光宇:坚持做对的事情往往比坚持做对一件事情更重要
        彭小亮: @朱光宇 这篇文章这么好,竟然没上首页,乖乖

      本文标题:懒人:别用表面的勤奋掩盖思维的懒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qd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