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大板楼通常是指横面宽度远远大于进深深度的楼房,它就像一面巨大无比的墙板站在纵横交错的道路旁边,静静记录着历史的痕迹,迎来送往,雕琢时光。
20世纪早期,欧洲的一些现代主义建筑师提出过未来乌托邦的城市建筑构想。
而大板楼正是乌托邦城市所设想出来的一种最合理的建筑形式。
前苏联在20世纪中期开始兴建各种大板房,而我国在50年代初在首都北京建起一座座城市里的“庞然大物”。
孙海霆是一位建筑师,也是一位摄影师。
2007年他来到北京实习,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关注这些除了“脸大而方”,长相平平无奇的大型住宅建筑。
2019年,他开始用相机去拍摄一座座形态相似、尺寸不一的大板楼。
安化楼、福绥境大楼等都是北京第一批的大板楼,这些已经走过花甲之年的大楼将平均主义发挥到了极致,每家每户面积相当,一层共用一个狭长的过道。
这个公共走道串联起一个又一个小家庭的生活日常与历史变迁,而通过一个紧挨着一个的窗户,也能从中看到生活的千姿百态,邻里间的人情冷暖。
到了七八十代,许多单位将大板楼的房子分配给职工,用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最优选择解决了职工的居住问题。
如今,这些地段位置尚佳,租金价格较低的房子又成了“北漂”的首选。
这些走过六十余载风雨春秋的老大板楼,如今又输入了许多渴望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里生存下来的新鲜血液。
也许这里没有最好的生活环境,也无法带给年轻人们太多青春的氛围,但庇护并见证了五六十年京城生活的大板楼,早已成为了这座城市不可忽视的一抹底色,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和传说,也理应被更多人记住和关注。
因为它们是北京的城市之镜,反射出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它们也是历史发展的一面明镜,铭记过往,留下印记,通往未来,始于当下。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