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贵阳市高中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如期在北师大贵阳附中进行,本次教研主要听取带代霖宏老师观摩课《声音的数字化》。
北师大贵阳附中代霖宏老师上课我们先在北师大贵阳附中的录播室听取了代老师的观摩课,然后再移步到会议室进行说课和评课,代老师专门准备了说课的课件,做的准备非常的充分,并在说课最后说到,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又到评课的时候,我看没有老师举手,和张德龙老师对接了哈眼神,我又斗胆起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多利用这种难得的机会锻炼自己,还好这次起来评课声音没有这么抖,越到后面也没有那么紧张,不过声音和后面起来评课的女老师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没有那么自然,不过不管怎样,还是有进步,自己也很开心。
首先我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并表明我不是代老师的前辈,而代老师是我的师兄,私底下我们也有很多交流,代老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比赛、信息学奥赛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今天是第一次听代老师的课,觉得收获很多。然后我谈了这节课我觉得精彩的地方,这节课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有老师选题《声音的数字化》将声音采样、量化、编码等环节讲解如此清晰的,第一是整堂课的环节清晰,第二是课前课中课后准备很充分,有导学任务单,有微视频辅助教学,课后的说课环节还精心准备了说课的课件,第三是代老师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我们看不到的声音数字化的抽象过程具体化,逻辑性强。最后,我也谈一谈我对这节课一些不同的看法,第一是首先拿到教学设计的时候,看到教学过程太多了,一共有12个环节,显得有些冗杂,心生恐惧,但是整个上课的过程感觉还好,没有那么多环节,说课的过程中也只提到6个环节,就个人而言,一节课的五到六个环节是最合适的,建议把一些小环节进行整合归纳,减少课程环节,第二是整个课堂中,老师讲的时间比较多,而学生小组讨论、发言的机会较少,时间也较多,不能从分体现现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建议可以先抛出一些问题,然后提供给学生微视频等学习资料,让学生去学习、讨论,再请小组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拨。
我在斗胆分享自己的想法接着,是贵阳一中的李守志老师进行评课,李老师说道,这次观摩课的选题非常好,比我们以往把声音的录制、剪辑做为教学内容的课更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学科本质,而教学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微积分的思想进行生意采样和量化的讲解,十分形象。
然后是贵阳市民族中学一位老师进行评课,我没注意听到这位老师的名字。这位老师说之前和代老师是在同一个名师工作室的,今天看到代老师的成长感到很欣慰,我想应该是位前辈吧。他对整堂课也非常的认同,包括借助微积分的思想推导出声音文件大小的计算公式。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声音文件的大小并不等于声波曲线围与X轴围成的面积,而其实是一个矩形的面积,因为即使声波的高低不同,但是声音的量化精度是一样的,所以两者不能直接的划等号。
谈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杨美玲老师也提到她以往讲解声音的数字化的时候是类比图像的数字化来讲的。
张德龙老师作最后的总结,也提到了代老师教学设计中没有明确对信息素养进行分析,教学目标依然还是按照三维目标进行书写,在此方面要有所改进。
教研活动结束以后,杨冬宁老师也对这堂课给了很高的赞誉。首先,这节课选题很大胆,也很新颖,也是针对北师大贵阳附中的学情进行选取,声音的数字化在即将发布的新教材中也有很重要的位置,这节课内容直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其次,在课堂的借助微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将声音的采样、量化、编码的过程进行知识的可视化。第三,本节课的重难点选择合适,突出突破的方法也得当。
杨老师也提到,如果这堂课能在几个方面做出调整会有更好的效果。第一,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提升这堂课的高度:一个是类比声音的数字化将知识进行迁移提一提图像等的数字化,二是可以将声音的数字化流程系统化,再补充声音的保存、传输等内容。第二,要找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时间长的平衡点。有些内容还是有必要教师进行讲解,否则靠学生很难进行知识重难点的突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都是老师讲,可以先抛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接着是小组展示。如果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性呢?可以通过整堂课教师讲解和学生发言展示得时间来进行体现,如果这堂课教师讲解的部分能缩短到三分之一,那么这堂课就更好了。包括后面的总结部分,也可以请学生起来分享。当然,设计一节课的时候还要考虑很多因素,所以有些内容要进行合适的取舍。
然后,对于贵阳民族中学老师提出的看法,我也是比较认同的,但是使用微积分思想进行声音文件容量大小的计算也是可取,只不过不能直接划等号。
我对杨老师的这些观点都非常认同。仔细思考一下,我提出的观点和杨老师提出的观点都有相同之处,比如对如果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性。但是,杨老师评课的站位比我高的多。回想一下,我以前评课,也只是就课论课,老是抓住一些小细节,不会提升高度,现在还有好得多。能考虑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能宏观的角度去评课。总之,我觉得自己还是有所进步,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