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想法
以爱之名——是“家庭”还是“囚牢”

以爱之名——是“家庭”还是“囚牢”

作者: 叶函 | 来源:发表于2024-02-12 18:18 被阅读0次

    熟悉你的人最清楚怎么伤害你。他们清楚地知道什么话术、什么动作、什么眼神能刺痛你。即使你知道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即使你已经用力地忍受,还是不得不承认那些被折损的羽翼。

    “我一生都在叛逆,却还是没有一天为自己活过。”人生每一步行来,好像充斥的都是别人的选择。我们没有能力为自己指明未来的道路,但必须为自己每一次的抉择负责。如此下来,快乐不了自己,痛快了他人。

    选择无非两种结果:

    一是:M说,选择A,我还能害你吗?你选择了A。

    A是对的,M说,你看吧就得听我的。

    A是错的,M不说话。你的人生替M的选择负责。

    二是:M说,选择A,我还能害你吗?你选择你认为对的B。

    A是对的,M说,你看吧就得听我的。你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A是错的,M不说话。你享受自己的人生。

    这样对比下来,还是我们自己做选择来得痛快,起码有享受自己人生的机会。张嘴说话总是很容易,真正了解一个活生生的人却是最难的。只要不是物品,不是傀儡,都有想要掌握自己人生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不完全属于自己。

    可尽管我们自己都可能不了解自己,还是想要好好爱惜自己。“我还能害你吗?”这不过是一个幌子,实际上这可能正是伤害你的号角。我不相信有任何人能纯粹地站在我的角度为我思考,因为我更愿意相信,我自己不会害自己。

    M替你做决定,出于两种考量:

    一是不相信你。认为你既没有足够的能力做出足够正确的选择,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选择错误的风险。可能是因为你确实年龄还小,或者是因为你总是习惯性地听从别人的意见,或者是因为你的表现真的像一个不成熟的孩子。不管哪种情况,当你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被相信、不够独立、不得自由的时候,你就有了微茫的希望。但中国的孩子是很难获得完全的自由的,尤其是在家庭当中。你需要表现得足够成熟,成熟到让所有人信服,包括你自己在内。

    这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不过好在一旦成功,就是一劳永逸。有位老师曾经分享他独立的过程,就是每天回家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自己按时起床、整理床铺、规划时间。很快他就发现他在家庭中有了一席之地,父母不再要求他到底几点回家、催促他几点起床、询问他出行路线,渐渐地他慢慢有了自己的空间。这里还有一个性别条件在内,需要单独提出讨论。因为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往往是独立自主、有决策能力、承担家庭等,所以父母也会有意识地往这方面培养,当孩子主动要求获得话语权时,父母更多是支持或者鼓励。即使一开始可能出现冷嘲热讽,但只要坚持仍然可以改观。但女性在这方面似乎有着更多的束缚。父母并不执着要求她有多么独立自强,这可以作为一种品质存在,但不能作为逃脱家庭掌控的理由。父母会认为她处在更加弱势的地位,更加需要他人的“帮扶”和“保护”,虽然结果可能和初心不同,但毕竟是以爱之名的。因此女性在这方面的路途可能要更加艰巨一些。

    那么不考虑性别因素,你要做的就是强迫自己最起码在家庭中变成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人。一开始可能会很难,在有些家庭中做出变化是要被打压的、被阴阳怪气的,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不必去争论、去自证,因为学会面对污蔑、攻击、嘲讽,也是成长的必要部分。如果不知道怎么面对,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暂且保持沉默。不过这不是妥协,而是在保存你自身的能量。可以从一些很小的事情入手,比如自己主动做家务、承担家庭活动规划,自己管理自己,主动分享自己在某件事中的决策经历等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伪装成别人家的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最艰难的是你需要不断承担他人的质疑,因为你的行为超出他人的预期,对于自己感到陌生或异类的东西,人类会先天性的感到排斥。例如你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但这种选择并非出自你的本心,你本身想要的是某个私企的岗位。在无聊而单调的工作岗位上蹉跎了几年后,你始终难以忘怀最初的想法,并决心做出改变,但你也无法预测结果是两败俱伤还是皆大欢喜。此时,你要么选择缄口不言,成王败寇再和盘托出,损失最小;要么提前告知,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一路都需要忍受质疑和挑战。在中国这个巨大的人情社会中,即使你刻意隐瞒,大概率还是会被知道。坦然接受就好,不必太过为此懊恼,社会交往一旦发生就不可避免地伴随拘束和掣肘。

    现在不论何时,都会有质疑和劝说的声音,他们以各种方式出现,试图对你进行诱降。最可怕的是通过这件事要对你进行打击,一个选择可以被上升到人身攻击的高度,你被不断贴上各种厌恶的标签,不明事理的人看不清你,只能看清你的标签。这条路还没有走多久,你已经心力憔悴,伤痕累累。你本身对这个选择就不是很坚定,现在该放弃吗?当然不行,既然做出了决定,选择做出改变,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成功,你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做出选择;失败,你有机会接着证明自己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怎么样都是划算的。至于放的些冷箭、泼的些冷水,本意就在于要驯服你,若是失败了,不正是掉入了预设的陷阱之中,证明了你确实无法做出选择吗?

    二是利益驱动。干涉你的选择是因为将你看作他的一部分,或者说荣誉表彰的一部分。很多家长需要一个炫耀的理由。比如学习成绩好、工作体制内、子女对象棒、赚钱能力高等等。当然这可能也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父母有一些美好的期待也是正常现象。问题出在当你们的标准不同的时候,到底按照谁的标准来。他希望你的伴侣有钱、高知,而你希望你的伴侣体贴、契合;他希望你的工作稳定、大众,你希望你的工作高薪、波动。这本来是无所谓对错的,但是放在你自己的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选择,自然也就有了是非对错。当你发现他的标准参杂了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你就要加以警惕,并认真询问你内心深处的要求。一个离异家庭的女孩,她的父亲明确告知她的嫁妆要全部给弟弟用,要求她必须找有钱人;一个独生子的家庭,他的母亲提出为自己养老送终的要求,因此博士的他只能在县城里找了一份小工。这是比较明显的利益驱动,这时的反抗对象比较明显。可是以爱为名之下的利益驱动就比较难以辨别了。

    “生男孩女孩都好。”真当生了女孩时,“还是男孩好一些,女孩留不住。”

    “找对象得找品性好、能自律、三观正的。”真当找到一个时,“有钱?有车?有房?有奖?有学历?”

    “工作还得找自己热爱的。”真当找到一个时,“不是体制内的连相亲的对象都没。”

    “学习哪能评判一个人。”真当学习不好时,“学习都不好还能干什么。”

    好像也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你好,好像和自己的利益还是挂上了勾。不然他知道什么样也是好的,为什么还是不接受呢?多少有些面子工程、口头痛快的驱动。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让别人为之骄傲自豪的人,但是你的子女不只是你的子女,他首先是他自己。如果我们的选择不能让所有人满意,那并不代表这个选择是错误的。

    以上的说法其实对于外人来干涉你的选择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受利益驱动的因素更大一些,所以更加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家庭,因为这种先天赋予的东西是没办法改变和逃脱的,通常的冷处理或激烈反抗只能加以恶化。而人与人之间彼此要说服和理解也是相当困难的。我当然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理想的温暖的港湾,但是当我们没有的时候,希望至少也能够有与之周旋的勇气。

    勇敢的人先享受人生。不要负担别人给予的痛苦,不论是谁。

相关文章

  • 2020-03-13

    是爱模糊了记忆 还是,以爱之名苦痛了岁月

  • 以“爱”之名 ,是伤害,还是保护?

    教育,在任何社会都无法规避的问题,教育的完善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国家发展。所以对于教育每个国家、每个家长都有着自认为为...

  • 挑战21天(9)对爱情的看法

    在我这里,爱情一词的意思是:爱含五爱,爱之名,爱之动,爱之切,爱之真,爱之宜;情,即为共情。 以爱之名 以爱之名,...

  • 以爱之名

    有多少故事以爱之名开始 以爱之名,结束 有多少人以爱之名满满欢喜 以爱之名,戛然而止 从来,爱亦或不爱 都与以爱之...

  • 以“爱”之名

    近些年国人常常在“谈”“爱”了,老祖宗一路传承下来的含蓄品质在这个问题上早已没了那许多顾忌。 男人女人大张旗鼓地谈...

  • 以“爱”之名

    四月的早晨,阳光异常明媚。晨起开窗,看到之前种下的柚子种子长势甚好,碧绿活泼,瞬时心情大好,拍照发图与友人分享。没...

  • 以“爱”之名

    复联4中,灭霸的所作所为可以说非常励志了,为了人类生态平衡,他生命中失去了很多,包括至爱的人,甚至自己也被灵石反噬...

  • 以“爱”之名

    最近无论是刷抖音还是看看点新闻,不知为何总是出现一些打着“爱”的名头,最终却把自己的孩子变成自己傀儡的视频。虽然大...

  • 以“爱”之名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但多少父母假以爱之名,干涉着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把孩子逼到崩溃。 《假日暖...

  • 你是如何失去你最想要的?

    我们所失去的,并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更多的是因为''爱的控制''。 以''爱''之名,以''为你好''之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爱之名——是“家庭”还是“囚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cj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