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荐书小社
《山中最后一季》读后感——要彻底觉察活着的每一天

《山中最后一季》读后感——要彻底觉察活着的每一天

作者: 夏菲尔德 | 来源:发表于2020-08-31 21:19 被阅读0次

    图文 / 夏菲尔德

    《山中最后一季 The Last Season》封面照片由主人公蓝迪拍摄

    作者:【美】埃里克·布雷姆 Eric Blehm

    译者:赖盈满  何雨珈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版次:2016年8月第1版 2016年8月第1次印刷

    01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人公蓝迪·摩根森(Randy Morgenson)是美国“巨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的传奇巡山员。他救助过很多身陷困境的登山者,也指引过许多游客领略山野之美,是“行走在园区步道上最和善的灵魂”。

    1996年7月21日,54岁的蓝迪在巡逻途中失踪。有人怀疑他自杀或逃出了山野,但他的巡山员同事们仍然勇敢地搜寻他的尸体。园方先后出动100名人力、5架直升机、8组搜救犬,展开前所未有的搜救行动,结果却一无所获。

    蓝迪在优胜美地(Yosemite)的山谷中出生长大,在“巨杉和国王峡谷”做过28年夏季山谷巡山员、10多年冬季越野巡山员。山上有什么风吹草动,他立刻就会知晓。这让他的失踪愈加成谜。

    本书封底刊登的寻人启事

    搜救结束5年后,2001年7月中旬,加州自然保护团的团员在背包徒步过程中,在国家公园的偏僻角落发现了蛛丝马迹——残破的背包、咖啡杯、短裤、登山鞋、插在鞋里的腿骨及鞋子里完整的脚骨。蓝迪终于被找到了……


    本书作者布雷姆既是滑板运动员,又是记者。他花费8年时间,遍访主人公蓝迪的亲人至交,阅读他留下的文字书籍,然后将自己对山野的热爱和记者的专业素质严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读者描绘了一个醉心于山野的人如何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02 个人读后感

    这本书是我2019年最喜欢的书之一。

    作者布雷姆1994年大学毕业,获得了新闻学士和户外运动双学位。他于大学期间开始写作,工作后曾任全球最畅销的滑雪板杂志《超级滑雪板》编辑。后来,布雷姆休假一年环游世界,此后便开启了自由职业写作生涯。

    作者文笔不凡、功力深厚,他将主人公蓝迪的失踪之谜写成了一级的悬疑故事,读来既像侦探小说,又像细腻自传,十分引人入胜。他怀着对所写对象蓝迪的极大尊重,揭开了巡山员生活的全貌,揭示了人性的高尚及弱点,描写了国家公园管理中的问题。此外,他对内华达山脉原始荒野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从他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山野的极度热爱。我自己也是热爱户外运动、醉心山水的人,对荒野动人心魄的美深有同感。

    本文从蓝迪失踪前最后一次巡逻写起,正文共分15章。文中不仅有关于失踪、搜救事件的真实报道,关于蓝迪的童年、婚姻家庭生活和工作情况的描写更是充满了调查详实的细节,图片资料也很丰富,有蓝迪家族及工作单位提供的日常照片,也有蓝迪自己拍摄的山野景象。

    蓝迪是多么热爱山野

    此外,作者对蓝迪失踪前的心理推测和分析十分透彻。故事接近尾声时,我不仅明了了他去世的原因,更是对生命有了深刻的思考。整本书读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要彻底觉察活着的每一天,深刻感受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以及身处其中的自己。不要在大地上盲目行走,追求成就,却不晓得要迈向何处,何处可以轻轻走过”。

    03 书摘

    1. 我将踏上最后的荒野之旅,前往我所熟知深爱的地方,不再归来。

    ——【作者引用】埃弗里特·鲁斯,1931年

    2. 这群人是荒野医师、执法人员和搜救专家,二十四小时在荒野待命。他们是荒野的主人,是地理学家、自然学家、植物学家、野生动物观察人员和历史学家,替荒野发声。需要寻找失踪的登山客、照顾失温的游客、赶熊或救人性命的时候,他们是人人仰赖的英雄,然而捡拾垃圾、取缔非法营火或开罚单的时候,他们又变成人见人厌的狗熊。不过话说回来,这份工作最辛苦的还是有时必须寻找尸体。

    ——作者布雷姆对美国国家公园巡山员(Ranger)工作内容的描述

    3. 山里不缺我一具尸体。

    ——蓝迪,1994年。据好友说,蓝迪说这句话时有些感伤,但好友认为他当时并没有轻生的念头。

    4. 想了解蓝迪是什么样的人,还有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只要看他父亲就晓得了。

    ——蓝迪的成长深深受到其父戴纳·摩根森的影响

    5. 从一零二号的客厅和餐厅窗户看出去,可以俯瞰欧瓦尼草原(Ahwahnee Meadow)绿草翻腾,草原上一排如墙的大树,后面矗立着令人敬畏的花岗岩巨岩,包括皇家射手岩、华盛顿石柱等,以及横踞于地平线、举世闻名的半圆丘。推开后门,眼前又是另一座壮阔的花岗岩墙,高耸在常绿森林之上,三面环抱他们的家。莫塞德河水流潺潺和傍晚引发怀旧气氛的松木营火,更增添了野外天堂的气氛。来访的亲朋好友都说,戴纳就住在明信片里。

    ——蓝迪父母住在优胜美地山谷泰克亚路一零二号的员工宿舍,在其父母眼中这是一栋浪漫的野外小屋

    6. 戴纳最喜欢惠特曼的一句话:“日日夜夜、分分秒秒,于我都是无法言喻的完美奇迹。”他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充满赞美之情,也深深地影响着两个孩子,让他们对大自然怀抱敬畏,尤其喜欢沿着湍急的莫塞德河畔漫步。“积雪山脉孕育千万条河流,欢欣低语犹如诗人,”戴纳引用缪尔的词句,“但唯有莫塞德河能够如此吟唱。”

    7. ……可是蓝迪与梦想闯荡大城市的小镇孩子不同,他只想往荒野里走得更深、更远。一天来回的远足不再能满足他,取而代之的是在野外过夜,如果找不到同伴,蓝迪一点也不介意独自旅行。

    8. 哲学概论、美国哲学、批判思考和古典钢琴,蓝迪全都拿了A等。这一年,他的心灵深受启迪,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其他“伟大思想家”的著作开始跻身他的书架。不过对他影响最深、观点和他最契合的还是孔子,例如“万物皆有其美,唯慧眼能识之”的想法。

    9. 蓝迪的灵魂里有那么一点六十年代的精神,渴望当时所谓的“另类生活”。他想创造一种生活方式,让生活优先于工作。

    10. 他和前辈巡山员一样,渴望到深山里去。打从去年夏天走在缪尔步道上,高山就不停召唤着他,让他心痒难熬。

    11. 在这里,日常生活非常简单。在荒野漫游,感觉自然而真实,另一个世界反而犹如小说,与我所了解的真实完全无关。

    ——蓝迪于夏洛特湖,1966年

    12. 蓝迪在山上过的是斯巴达式的清简生活,他在中雷依湖畔搭帐篷,用浪漫的笔触记录自己简朴的生活起居。……中雷依湖就是蓝迪的瓦尔登湖,周围的山峰、盆地和草原是他的沙郡。

    13. 远离尘嚣不只代表山野的过去,也象征他心目中山野的未来。

    14. 虽然他安于独处,却很喜欢与人往来,经常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

    15. 山就是我的生命,没有山,我什么也不是。

    16. 蓝迪终究不适合文明世界,只要离开内华达山脉就觉得少了点什么,无法真正快乐。

    17. 蓝迪有山野为伴,他写道:“年复一年,我看着身旁的一切,欣喜认识一花一草的名字,看着它们成长改变,犹如相识多年的朋友。”

    18. 他彻头彻尾是个思想家,就连情感也用理性来反省:“在山野里,孤独是必要的。”

    19. 蓝迪仿佛就是隐士夜鸫,园区里的巡山员都专心沉默,树耳倾听他的话语。

    20. ……蓝迪三言两语就道尽他对湖区盆地的情感:“这里是我的天地,我觉得我能在此终老。”

    21. 蓝迪好像有心电感应似的,总是出现得恰到好处,帮助山野里有需要的游客。他简直就是山上的超人,只差没有电话亭和披风而已。

    22. 蓝迪就快五十岁了,在园区服务了二十三年,……所有巡山员的传奇事迹他都遇到过,但他在日志和自己的日记里几乎一字未提,搜救行动可能只用两行带过,却用整整两页形容隐士夜鸫的美妙歌声。

    23. 从小到大,蓝迪都在对抗家人和社会的期望,他是天生的梦想家,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只有在山里才能得到释放。

    24. “我们会趁着月光散步,花岗岩就像白天一样明亮。傍晚时分,蓝迪总是能找到最佳地点,欣赏山峰从火红变成橘色、粉红。他永远晓得该坐在哪里,知道山顶何处可以看到最后一道日光。”

    ——蓝迪的妻子茱蒂描述两人相处时的“神奇时光”

    25. 蓝迪最后一次巡逻并没有透露行程,我想他或许是不希望被找到。

    ——蓝迪的上司、朋友纳什,1996年夏天

    26. “园区全都动员了,后勤人员、巡山员、研究员、步道工程队员和科学家,所与人出动,各司其职,想办法帮忙,尽全力希望找到蓝迪。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使命,我们不是在找尸体,而是救一个人,救蓝迪。”

    27. 接近傍晚,一名登山客在黑松林里一瘸一拐地走过,仿佛游魂。是真实的景象还是幻觉或梦境?森林、草原和淙淙小溪伴着高山,全都没有动静,什么也没对我说。

    ——蓝迪于麦克勒草原,1973年

    28. “沿河往上就像回到世界之初……干涸的水流、无边的沉默、无法穿越的森林……

    ——蓝迪失联第十二天,搜救行动第八天,蓝迪的两位同事他们搜索的地方

    29. “……他们叫我好好休息,隔天休假。我真的休了假。读书、写东西、哭泣。坐在湖边看山,很想看透‘什么’,但就是看不透。”

    ——蓝迪的同事、情人莱尼斯在搜救结束后的日志

    30. 就算我人在山里,只要心情不好或心有旁骛,就听不见山的声音,感觉不到山的存在和力量。

    ——蓝迪于尼泊尔,1969年

    31. 蓝迪在日志中提到:“在阳光下和一只花栗鼠悠闲地共进午餐,我和它都很友善,也都很满足。它有点胆小,我的身材比它大很多,它会怕是当然的,不过只要我是一个人,它就和我很好,我们的友谊维持了一天。”

    32.  “河流是原告,代表它所涵养的生态系统,而与河流有关的人,无论是渔夫、动物学家、独木舟手或伐木工人,都应该让他们替河流所代表的价值发言,为受到科技威胁的价值发声,但谁来替树木发言?”

    ——蓝迪曾在矿王山谷朗诵大法官道格拉斯(William O. Douglas)对“矿王诉迪士尼案”的判决,学员们觉得蓝迪的讲话“简直震慑人心”。

    33. 要离开这么美的地方,我开始有点感伤。天色越来越晴朗、深沉,也越来越近秋天。然而前方还有美好的事物,再说世上没有永恒,即使永恒的山峦亦然。

    ——蓝迪于野苹果草原,1974年

    34. 也许在蓝迪失踪前一年那个超现实的灰蒙蒙的早晨,猫头鹰真的叫了他的名字。如果蓝迪当时明白了什么,他所领悟的应该是自然有其循环,而他也是循环的一部分。

    ——失踪五年后,2001年7月中旬,蓝迪尸骸残骨和遗物被找到

    35. “为什么花草树木、万事万物要存在?”一九六六年在夏洛特湖执勤的蓝迪写道,“因为少了这一切,宇宙就不再完整。

    36. 也许蓝迪不想立刻被发现,高山尊重他的心愿,所以将他的尸体藏了五年。

    37. 蓝迪曾经告诉她,只要她“静静不动,山就会分享它们的秘密”。

    ——蓝迪的同事薇丝曼在蓝迪的追悼会上发言,2001年10月13日

    38. 冰就像世上一切事物一样,只是表面坚硬不移而已。

    ——蓝迪于优胜美地,1978年

    39. 茱蒂曾不止一次被蓝迪深深伤害,但她知道蓝迪最强烈的爱恋不是“其他女人”,也不是她,而是内华达山脉。

    40. ……给自己一次机会,什么都不要做,别在一定时间抵达某个地方,别朝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在这里,你可以随心所欲。这是你的机会,可以迷路、掉进溪里或发现一个美丽的地方。

    ——蓝迪,麦克勒草原哨所日志,1973年

    41. 蓝迪这么喜欢山上的神秘,或许他的死永远没有明确答案才是最恰当的。

    42. 然而谁能告诉我,灵魂不会寄居在植物和动物体内,甚至溪水和山峰里?

    ——蓝迪日志,1978年9月12日

    43. 要彻底觉察活着的每一天,深刻感受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以及身处其中的自己。不要在大地上盲目行走,追求成就,却不晓得要迈向何处,何处可以轻轻走过。

    ——蓝迪日志,1978年9月12日

    04 后记:写读书笔记也要有仪式感

    我花了大半天时间重新翻了一遍书,整理出来这篇文章。怀着崇拜的心情一个字一个字敲完以后,我更爱这本书了。

    2019年我精读近30本书,这是最喜欢的几本之一。户外爱好者绝对不能错过,值得一读再读的故事和传记,在此强烈安利大家抽空读一读,毫不夸张地说,心灵会得到净化。

    2019年最喜欢的书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中最后一季》读后感——要彻底觉察活着的每一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dn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