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要求,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得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全体教师都能呈现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的新风貌。
那么,什么是教育家精神呢?
这个内涵非常丰富,昨天理解了部分,今天继续研究。
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教师这个行业,是真正的成年后也在不断学习,是“终生学习”的实践者。教学技术在不断革新,教学对象在不断变换,教师们不得不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球,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从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发布更新。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代际特点,新生一代喜欢的方式永远跟上一代不一样。勤快地学习,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实践摸索,是为笃行。不唯书,不唯上,唯实践。敢于去追求真相,是教师们基本的勇气;敢于去不断创新,是教师们最基本的素养。以行动带动行动,以创新带动创新。
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干一行爱一行,爱国敬业,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在教育领域,在教师群体中,同样适用。曾经我上本科的时候,一位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每次上课,脸上一直是笑着的。很多人会觉得,那是职业性的微笑吧!并不是真的。可是,每一次上课,每一分钟,她始终能笑出来,如果是假装的,能装这么久吗?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在脸上时刻散发出迷人的微笑。也许班上有学生家境贫困,也许班上有学生会旷课捣蛋,也许班上有学生学习不好,也许学生会半夜联系老师,作为老师,始终保持微笑,不放弃任何一位同学,并甘之如饴。
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用在学生身上合适,用在老师身上也合适。老师需要保持终生不断学习,跟踪天下大事,关心所有人,以天下和平、人民安居乐业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对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生动地描述了作为一名教师胸怀天下的大志向。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去感化每一位学生。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多种多样,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用恰当的方法去感化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