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若烹小鲜】文|燕裁衣
治大国如烹小鲜。
语出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章。
众所周知,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的主要思想之一,是“清静无为”。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这正是“清静无为”的体现之一。
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清廉正气均是国泰民安之基石,廉洁自律的政风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前提,关于廉政之见,更多是贴近民生社论,以及关系到主政者严格自律的约束和准则。
廉政在当今社会更显得不可或缺,谚语有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百尺之台始于垒土”,清明廉洁的社会风气更会融洽各层民众的和睦共处,廉政的建设也绝非朝夕之功,就如同与腐败相斥,一个社会有廉洁高效的氛围,自然也会有腐败滋生的土壤形成。
反腐倡廉是千百年来始终不变的旋律,近代在清朝鼎盛的乾隆年间,和珅贵为权倾朝野的大臣,初为官时以精明强干为政清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到后期的私欲膨胀达到极限成为富可敌国的“贪官之王”最终落得赐死的下场,这里与大学士刘墉清廉相比,自然是鲜明两极,刘墉一生极其清廉自律,克己奉公刚正敢谏在青史留名。
当一件事物脱离原本的轨迹以后,就会背道而驰,清廉和腐化便是一对,如若不能持之以恒的坚守道德底线,受到外界因素诱惑越多,内在的信念就容易被弱化腐蚀,往往也会成为许多蛀虫贪腐的必经过程,自我堕落毫无约束力的欲念,就是推动腐化的催化剂,守住神清气正,便在于把廉洁二字牢记在胸。
作为常人均有七情六欲,如何把握清浊处世,不仅是品性方面更多是人格体现。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岗位是报以服务大众,而非一己之私损害整体,这就关系到一个人更高的气节,只有清廉的人生,才能豁达明朗,才能活出心底无私的坦然。
周敦颐作《爱莲说》,君子与爱莲之说,是以花卉拟人品格,作者自身向往清廉淳朴的人生志向,不仅仅用莲出淤泥和濯清涟两种形态作为鲜明对比,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存在着趋炎附势的浮夸风气进行批判。爱莲者自视清廉,内心深处不愿同流合污,品行便自持一格。
贪腐者,取之旁门,挥霍无度,心底发虚,寝食难安,时刻保持警觉提防,一有风吹草动,便如惊弓之鸟,汗流浃背。
清廉者,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心里坦然,脚下踏实,无朝夕不保的困顿,也无风声鹤唳之惊,人前事后,处世不惊。
只有清廉的人生,才能活出超脱,对物质的极度追求,往往缺乏自我约束的信念,也就是缺少节制的克己,就会对金钱与权力极度的追求和崇拜,往往会更深一步滑下深渊。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往往以小见大不拘小结的得失,缺失道德约束迟早会失败收场。
古往今来,贪腐者缺的不是金钱与富贵,缺的是对自身的自重和自省,缺的不是嘴间的礼义廉耻,缺的是心中的浩然正气。
“公生明,廉生威”,这是古代清官者常为己引以为戒的座右铭,字字警策,句句药石。说明了为官清正廉洁,就能树威信,办事公道正派,就能安定人心。
当下习总书记在狠抓廉政的同时,也在注重与勤政结合起来,这更使得当下社会风气有着明显的改观;清政爱民的同时,让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让风清气正挥洒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