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疯子》有感

作者: 福二姨 | 来源:发表于2018-03-21 11:02 被阅读229次

荐书、读后感目录


《疯子》的作者叫行走的大蘑菇。看到这篇小说很偶然。有一天早晨我醒来后不小心点开了她的一篇文章:《简书六十天阶段性总结》,说实话我对这种文章是不感兴趣的,那天鬼使神差觉得既然打开了就看吧。

作者说她是个物理老师,因寒假闲着,就写了一个长篇一个中篇,还有一个童话集和一些杂文。这个成就让几天才能憋出一篇文章的我比较震惊。因为作者的总结写得挺流畅的,让我忍不住去翻翻她写的童话。

我读的那篇童话是《云朵朵和猴聪聪》,开篇第一句话:不要问我为什么,反正云彩都喜欢叫朵朵。我一下就想起身边很多同事、朋友家的孩子都叫小宝,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不是也这样,在我们这里,如果到幼儿园喊一声“小宝”,我想得有一大半的孩子站起来吧。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二十多年,它是怎么造成的,我真的说不清。

读《疯子》有感

童话让我很欣赏,我就想去读小说了,我点开了长篇《疯子》一口气读了下来。这篇小说让我想到很多事情,以至于读完就想写一个读后感,却在一个星期后都没有写出来。

《疯子》说的是一个父亲在孩子出了车祸后发疯了的故事,作者的心理描写十分真实和细腻,令人动容。

出了车祸,在孩子和妻子之间希望是妻子。这样的心理是不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这种情况真的有,而且不是个别现象。

我不止一次在小说和电视中看到这样的情景:产妇难产,医生让家属作“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选择。这种情况会发生吗?我没见过。可为什么会不止一次地在作品中出现呢?说明很多人内心确实是有这种比较的。

还有一个很多女人百问不厌的问题:老婆和母亲同时掉河里了,先救谁?

生命是多么神圣,而这样的问题是多么让人无语。

所以我认为《疯子》的题目寓意深刻,但不只是这个父亲疯了,而是我们这个世界疯了。

孩子出了意外,作为孩子至亲的两个人却不能抱团取暖而是各自伤心。孩子在,家在。孩子没了,家也没了爱也没了。婚姻的目的难道就是繁衍吗?故事里的这对夫妻,一个是老师,一个是编辑,都是文化人,他们会这样处理事情吗?

我娘家附近有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留校并娶了同是一个学校的老师当媳妇,父母一直为之骄傲,村人也很是羡慕。可有一年夫妻俩不知道要忙啥,把五六岁的孩子托付给父母照看几天。爷爷奶奶看这位城里来的小孙子和堂兄堂姐玩得挺好的,就去忙地里的活了,没想到从来没见过小河沟的城里孙子自个下水溺死了。大学生儿子后来每年会寄几百块钱给父母,人却再也没有回来过。那个在孙子死后猛抽自己嘴巴的奶奶直到咽气前才又一次提到了这个儿子:不怪他们不回来,是我活该!他们寄来的钱我一分没用都在存折上。

九十年代是计划生育执行得最为严格的时候,孩子也许是从那时金贵到变态的地步的?这样令人窒息的故事我听说得愈来愈多。就前年,我们这里有个老头骑着电频车送孙子上学,拐弯时一辆公交车碰到了孩子,孩子从车上掉下来被后面的车压死了,听说爷爷几度自杀未遂,我身边的人纷纷议论:老头还是死了算了,活着这辈子也没意思了。

去年我一个朋友的孩子爬橱柜玩摔着了,让我带着去拍片,放射科的医生听我说了情况后发言:是谁在家看的孩子?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孩子的爷爷奶奶在边上听了很不自在,我赶紧打圆场:话也不好这样说的,孩子顽皮,总有看不住的时候。

放射科医生说:不可能!这就是大人失职!我家孩子是我丈人丈母娘照看的,我对他们说了:做饭晚一点没有关系,什么家务事都可以放一放,但孩子不可一刻脱人。两个人轮换着盯住了我就不信会有意外发生。

我听着这话倒吸一口凉气,心里直佩服这个医生丈人丈母的胆量。当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许这对老人也是这么想的也说不准,但我还是真心地为他们的孩子祈祷,希望他皮都不要磕破一块才好,不然,毁的可能是几个家庭啊!

我上面提到的都是文化人,我真的不知道我们的文化到底给了我们什么?为什么我们痛得这么无望?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心塞?

人生的终极逃不过死,这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死亡到底是什么?现在的中国人都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但逃避思考的结果必然是陷入疯狂。看不透死怎么理解生?不理解生又怎么懂得爱?

《疯子》写得很好,我认为作者具有强大的文字组织能力和小说构思技巧,但是对小说的结尾我不是很满意。我感觉作者似乎想为主人公寻找一个美好的出路,但无疑这是个社会问题,出路并不是那么好找的。强按的结局使小说结束得很仓促,有点虎头蛇尾的味道。

《疯子》的读后感我写了很多天,我也思考了很多天。小说到底该如何结尾才更具震撼力呢?和作者比写作,我肯定比不了,评论小说,我也没有资格,但读后感还是可以有一个的。我现在认为小说写到主人公张杨出院就可以了,也许没有结尾才是最真实的结尾。

通篇读下来,疯子让人很心酸,但我们的思考不能停留在心痛和同情上。值得一读,愿读者都能有所收获。

相关文章

  • 读《疯子》有感

    荐书、读后感目录 《疯子》的作者叫行走的大蘑菇。看到这篇小说很偶然。有一天早晨我醒来后不小心点开了她的一篇文章:《...

  • 格非笔下的“疯子”意象

    格非笔下的“疯子”意象 ——读格非《江南三部曲》有感 (假期闲暇,重读格非小说,偶有小感) 文学作品里将疯子、傻子...

  • 读天才的命运有感

    读天才的命运有感 一开篇拜伦去希腊参战,怎么感觉天才就是疯子呢。天才大都是疯子,就像刚刚开篇作者提到的歌德,歌德也...

  • 孤独的天才 孤独的疯子

    读《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有感 看到这个书名,或许你会跟我一样思考:我是天才,还是疯子。稍加思索后,你会恍然大悟,自...

  •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读《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有感 “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

  •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读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我发现解读精神病案例就像我们解读阅读理解一样,每一...

  • 天才与疯子的距离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1 看到书名,就联想到好像有人说过,天才都是一定程度的疯子!是啊,天才在没有被多数人接...

  • 救赎——是一场爱的修行

    ——读《那个特别的疯子》有感 我们究其一生,都在寻觅爱的方向,追逐各种感官的刺激,不过都是对自己...

  • 【寒假悦读】施陈宇读《堂吉诃德》

    消灭骑士小说的疯子 ——读《堂吉诃德(上)》有感 育才中学初二十五 施陈宇 最近,我读了《堂吉诃德》的上...

  • 时间轴上,我变过,也从未变过

    时间轴上,我变过,也从未变过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现在的我,22岁,我偶尔执着于寻求一...

网友评论

  • 步绾:我去看下小说,二姨说的现象太普遍了
    福二姨:@步绾 Ok
  • 扶青:据我所知,当下的爷爷奶奶都不怎么愿意看孙子孙女的,因为责任实在是太重大了,一旦出意外真是活不得了。
    福二姨:@扶青 也有很自信的人家,还抢孩子,不过,无论哪种,都很极端很不合常情。
  • 米老爹:你又推荐一个长篇了。
    福二姨:@米老爹 作者很年轻,很有才华,她写作速度之快,真称得上文思如泉涌。
  • 寻源达流:然后,鸡汤
  • 酒言醉语:我先去看看
    福二姨:@酒瑶饭袋 🤗
  • 淑女_2e7d:想看原著《疯子》了
    淑女_2e7d:@淑女_2e7d 好,谢谢
    福二姨:@淑女_2e7d 谢谢,点蓝字可进原作链接。😜
  • 泗四坊方:你的读后感,尽是读着读着,联想到自己的平时的感触,笔触更为深刻,不像有的尽抄大段原文。🍡👍👍
    福二姨:@泗四坊方 说明我真认真读了。😀
  • 行走的大蘑菇:谢谢二姨!写得很透彻。再次感谢你的抬爱。
    福二姨:@五月花叶深 啊,那是我的问题,晚上看看。😜
    行走的大蘑菇:@五月花叶深 为什么呢?打不开?
    福二姨:@行走的大蘑菇 读后感而已,不用谢的啦。😜

本文标题:读《疯子》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jy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