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渐长,身边好些同事朋友都有了宝宝。
有些妈妈产假结束后就匆匆回到工作岗位,把宝宝留给父母或者公婆照顾,继续奔赴工作前线,很有劳模风范,让领导暗暗称赞,让公婆暗自喜欢,老公也心生愧疚,谁愿意老婆大人在家庭和工作间来回奔波呢,可咱们女人能顶半边天!佩服佩服!
而少数妈妈则留在家当起全职妈妈来,可以不用每天挤公车地铁,通勤耗费两三个小时,也不必担心雨雪天气里会弄湿衣服鞋袜,更不必挣钱养家,承受工作压力,只要带好宝宝就行,对于混迹职场的妈妈来说带娃简直是小菜一碟!羡慕羡慕!!
然而有些时候,事实并非我以为的那样。
我有一个朋友,生了宝宝之后,重新回到单位上班,下班也不着急走,跟其他人一样多工作一个小时才披星戴月的赶回家去。
我很佩服她,也有点不解,难道她不希望早点回去陪宝宝吗?工作的时间那么多,陪宝宝的时间那么少,做妈妈的心里肯定不好受吧。
然而没过多久我了解到,她每天能比较轻松的完成一天的工作,明明可以准时下班却留在公司,不是加班,而是淘宝,追剧,看八卦新闻。
有时候聚会吃饭时她会跟我抱怨,宝宝被婆婆带毁了,胆小,爱哭,喜欢打人,还经常生病。几次之后,我忍不住跟她说:你可以回家自己带宝宝啊,给老人带总没有自己带着好。
她犹豫了一会说:带小孩很烦的,也好累,还是上班轻松,我要真回去带孩子了,婆婆会看不起我,觉得我不工作没收入,全指着她儿子。我的工资虽不多,给自己买衣服和化妆品总够了,我可不想回家当黄脸婆。
原来上班居然是一种逃避自己带孩子的好方法
而且还非常隐蔽!
朋友的这种想法可能不是个例,也许会有很多妈妈跟她想的一样,通过上班来逃避养育孩子的辛苦和劳累。
然而这种想法真的有益于家庭关系和宝宝成长吗?
我觉得在宝宝最关键的头三年选择逃避育儿的辛苦是得不偿失的。
稍微靠谱点的爹妈可能都会知道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敏感期,比如语言敏感期,阅读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动作敏感期,性别敏感期,细微事物敏感期等等。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这种现象在儿童学习说话和走路时体现得最明显。如果父母意识到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他们就能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换句话说,如果家长不重视宝宝的敏感期特性,让孩子错过了敏感期的快速成长,可能后面想去弥补就十分难办,甚至难以补救。
另外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父母和爷爷奶奶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爱发脾气的妈妈,必然有一个爱发脾气的孩子,父母不懂得控制情绪,孩子又如何习得控制情绪呢?回到家只想着看电视玩手机,把孩子冷到一边的家长,又怎能抱怨孩子胆小,爱哭,缺乏安全感呢?
《为爱朗读》
扉页上父亲的话,让我们不得不去反省自己给予孩子的是什么。
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专注
是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吉姆 .布罗齐纳(爱丽丝的父亲)
这份礼物是珍贵的,有些妈妈真的把这份礼物送给了孩子。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在宝宝出生后就毅然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在一线城市靠一个人的收入维持家庭开销是很有些吃力的,可她老公全力支持她,从此同学开始了充满挑战的全职妈妈生涯。没有老人搭手帮忙,每天打仗似的独自应付宝宝吃喝拉撒睡和各种突发状况,比上班要辛苦的多。
然而同学不怕辛苦,她深知仅仅养育孩子的身体是不够的,还要养育孩子的灵魂,于是怀宝宝的时候就自学了育婴师,积极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在宝宝8个月时就开始亲子阅读,一直坚持到现在。她父母和公婆不止一次的埋怨她不上班在家带娃是浪费,但她始终坚信在宝宝0-3岁期间由母亲养育是极其正确的,并一直努力将科学育儿贯穿于实际行动中。
她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
宝宝16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吃饭,不挑食,不乱跑,更不需要大人跟在后面追着喂。在坚持亲子阅读不久后,宝宝就养成了看绘本的好习惯,每天都要看好几本绘本,沉浸在有趣的故事世界里,不吵不闹,甚至会提醒妈妈哪天没有跟她一起读故事。自己看过的书,玩过的玩具,都会收拾好放到固定的地方,不需要妈妈善后。
只要天气允许同学都会每周两次带宝宝到公园徒步,三岁不到小人儿一天可以走一万步,身体健康,很少生病。同学的心态很积极很阳光,宝宝的性格也很积极阳光,喜欢尝试新事物,好奇心重,动手能力强。上早教班的时候她乐意跟其他小朋友玩耍,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深受老师和小朋友的喜欢。再过些时候要上幼儿园了,同学根本不用担心她不能适应新的集体生活。这样的宝宝多省心啊!
同学的容貌和身材更是保持的跟少女时期相差无几,并没有变成所谓的黄脸婆,跟老公关系也很好。她的家庭是典型的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爸爸妈妈爱宝宝的良性循环圈。
这样的全职妈妈我也想当!
圣经上说:
得生养儿女是神的祝福,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赐的礼物。
养育儿女是做母亲的使命,理解和拥抱这一使命会让我们绽放出内在最好的品质,得到一个全新的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很多妈妈也因全身心养育儿女而收获了新的事业。
我并非强求所有的母亲都回家当全职妈妈,每个家庭的状况有所不同,很多妈妈不得不重返工作岗位,被迫做兼职妈妈。
我期盼的是妈妈们无论全职与否,都要将身心投入到孩子成长和自我成长上,一时的轻松并不能给我们带来良好的收获,反而可能招致不曾预料的后果。
越是艰难的事情就越应该坚持,让我们一起打破舒适圈,为宝宝为自己努力起来,付出精力和时间,收获看得见的美好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