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有感

听书有感

作者: 和小雨 | 来源:发表于2021-08-29 17:43 被阅读0次

凑了个热闹,月初参加了一个听书会,这周听了两本网红书——《原生家庭》和《非暴力沟通》。

这些年断断续续接触到“原生家庭”这个词,从网上的解释来看,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还没有组成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

自从引出这个概念,揭开了不少人对原生家庭的伤痛。几天前被判处死刑的殺母案,残忍到令人发指,是现实社会中原生家庭问题酿成的一出悲剧。

我想不通一个培养了无数学生的教师母亲怎么会养出这样失去人性的儿子呢?这样残忍,该是有怎样的恨啊?按说,这个孩子都已经考上北大,离开母亲,算是远走高飞了,还摆脱不了母亲的控制吗?当教师的母亲对孩子的心理问题难道没有一丝察觉?好多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恐怕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其中的纠葛。

虽然没有这么极端,但是原生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还是蛮普遍的。父母们自觉不自觉地就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过于偏执就成了伤痛。

想想自己的原生家庭,虽然童年丧母,父亲独自抚养我们,从没让我们受过委屈,也从不摆家长作风,总是想弥补我们缺失的母爱。但我还是早早地结婚成家了,也是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吧。

离开家和外面的世界接触多了才知道好多原生家庭都有重男轻女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还有父母是从农村进城的第一代。

有天和同学闲聊,听到她情绪激动地说她再也不愿做她爸的女儿,我诧异了,他爸在我眼里一直是个好叔叔啊,再听下去,原来是说她爸重男轻女,从小家里对她弟弟很溺爱,对她则是打骂,家务活都是她的事。长大后,弟弟成了游手好闲的地痞,爸妈还总是护短,要求在外打拼的她接济弟弟。结果是,被溺爱的弟弟前几年因为吸毒自杀了。好在她虽然对原生家庭一直有阴影,现在能够自强自立,勇敢地把心中的积怨说出来,也算是走在解脱重生的正道上。

另一本《非暴力沟通》也是社会学范畴的书,帮我们梳理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强调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要道德评判,不要回避责任,不要进行比较,不要强人所难。听上去这些的确都是我们在沟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意识到这些,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实践练习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

难题来了,如何表达我们的感受才是正确的呢?我有些糊涂,分不清书里讲的“我觉得”和“我认为”有什么区别。而且,接受的文化教育是“响鼓无需重擂”,以为表达要委婉一点再委婉一点,按书里的指导是要直接表达,这一点是我在沟通中存在的误区吗?记得刚毕业参加工作时,我就是这种“愣头青”式的表达方式,同事们都笑了,领导还语重心长地打比方要迂回再迂回。听来听去听糊涂了,仔细看封面,原来是外国人写的书,难怪有人感慨,读了这么多书还过不好这一生。

相关文章

  • 听书有感

    晚上听书时听到两个很扎心的故事,是朱安和鲁迅以及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故事。 依照父母之命,他们结为夫妻,但鲁迅和...

  • 听书有感

    《心流》 目标,明确一个目标,明确这个目标是遵循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值不值得做的事,一旦确定就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不...

  • 听书有感

    最近下载了一个听书的APP,一个星期听一本,听了一本《刻意练习》的书,相信好多人都读过,总结了几点认为非常好的。 ...

  • 听书有感

    听别人满是伤疤,自己害怕的小心翼翼,别人眼里的太过挑剔,不过是不敢轻易去探试,周末宁可一觉睡去,厌倦了没有回复的信...

  • 听书有感

    十年前的选择,现在的样子,十年之后,想塑造什么样的生活。

  • 听书有感

    前几天,一篇名为《亲爱的,对不起,我就要和别人结婚了》的一篇文章风靡微博,得到各个大V的转载和网友的评论。而我每每...

  • 听书有感

    吃着带回来的便当,听着刘同的书,心里满满的都是触动。真的很佩服他,可以将情感写的那么的露骨而并不浮夸,不多的篇幅,...

  • 听书有感

    曾经很多想法自己想一想都是不成熟的,比如说对于写日记这种行为。 曾经认为做笔记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基于我...

  • 听书有感

    自从开始喜马拉雅听书,我发现总有很多奇妙的感觉。好像自己的碎片花时间都被利用了,每次听个半小时,早上跑步时,喂奶哄...

  • 听书有感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的内心比较浮躁,特别是网络非常发达,人们更喜欢看手机,看微博,看头条,刷抖音等等,很少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lb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