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说说,是她带女儿逛超市的对话,是这样的:
妈妈:这有丑橘,你要不要吃?咱们买点!
宝贝:丑橘不好吃,漂亮的才好吃!
妈妈:丑的才好吃,丑的甜![微笑]
妈妈:丑的就是不好吃。因为它叫丑橘,别人都笑话它,它就伤心的流眼泪,眼泪流到桔子里面就是苦的了!
这条说说点赞率很高,大概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故事。
看完这个故事,我条件反射地感到很自责,因为自己不懂孩子。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后悔莫及。
我和妻子带孩子外出旅游,去了南方。
按照我的想法,首先是有机会好好陪陪孩子,平日工作太忙。希望能给她多留下一些美好的童年印象,利于她身心健康地成长。
此外,我希望她能多一些见识,比如对火车、飞机、轮船不同交通工具的体验;让她看看大海,也看看南方不同气候、植被,知道国家的辽阔,以开阔视野。总之,我希望寓教于乐。
可是,我看重对孩子的引导,可以说太功利。
孩子玩了一天之后,第二天就有些累了。第二天我们一起去植物园,出发不久,她看见远处有卖小吃的就走不动了,要吃东西。我有些生气。
我开始跟她讲道理,“我们不是刚吃完早餐出来吗……爸爸带你出来旅游,是希望多了解一些东西,我们应该多看看不同的植物……你要好好看看,回去了可以给爷爷奶奶讲,给你的小朋友分享……”
大家都知道的,讲道理没用,她开始不理我。我很失望,甚至开始生气。我坚持没有停下,给她买吃的。
妻子跟我对话,她说:“我老给你说,不要成天老想着以后你孩子有多优秀,老是要怎样怎样……”
妻子的一席话,让我觉得有些道理。“看来,我们确实要早早接受自己的孩子很普通很平凡。”我在内心自言自语起来。
在家的时候,我也老喜欢跟女儿讲,她现在的条件比我小时候好多了。她很多时候,也跟我家,“重庆老家啥都没有……”
我很清楚,我跟她讲这些话,是希望她珍惜,然后努力成长进步,今后取得比我好的人生成绩。甚至,这样的渴望过于强烈。
那天,我甚至跟一个不到7岁的小女孩“赌气”。过了一会儿,她生气了,一个人前面走了,不理我们。她又停下来说,不想玩了,要回酒店,想看动画片,完全无视美丽多姿的风景。
我还试图跟他讲道理。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啊,如果你按照我的想法,耐心细致观察,增长见识,以后可能会……可是,她的表现当时真的让我吐血,我实在想不通。
直到,我看到妻子发的这条说说,我一身冷汗差点下来。原来,我根本不懂孩子。孩子的思路跟大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用成人的所谓期望,去给孩子灌输,甚至去要求,纯粹是自以为是。
不得不说,像这样的行为还有很多。比如,我老师给她买很多书,不断提醒她要看书,我的脑海里已规划了未来的模样。她长大了会是一个才女,写很好的文章,很有思想,有高质量的生活……
这可能是所有家长的通病,因为我们不懂孩子。我们用成人的思维,去衡量孩子的言行,去要求孩子的言行。多数时候,除了自己生气之外,也让孩子无故受了太多委屈。
其实,这个问题,我总是在不断提醒自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去年,我还专门阅读了蒙台梭利的系列书籍。但是,很显然,这种“我是为了你好”式的急功近利却聚聚出现。
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年少时错过了什么,当时条件所限,要是能重来就好了……然后,我们把自己的渴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似乎他们有机会替我们重新来过。我们自己都一事无成,可我们却厚脸皮地嫌弃孩子“恨铁不成钢”。
这从根本上,是不尊重人类的平等。孩子一出生,他们就是与我们平等独立的个体,并不是我们的翻板,这个道理已不鲜见。但我们总是认识不到,不能很好地指导我们对孩子的陪伴和培养。
谨以此文,再次提醒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在孩子的教导上,不要太自信,更不要自以为是。被动一些,多一些陪伴,少一些干预,让孩子的内心自己去成长,那是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