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7260/30a9bc84e377d622.jpeg)
我们在找房实践中逐步确定了理想房源的标准:
1.租房成本:人均2.5k
2.租房渠道:个人房源(非中介)
3.房屋类型:正规三居室(无隔断)、有厨房、有客厅
4.地理位置:公交\地铁40分钟内可达公司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理想房源的需求也不是一天敲定的。起初找房只限于浏览各大租房渠道。这个阶段是没有房源需求的概念的,如创世之初,懵懵懂懂。接下来通过实地找中介看房、58上联络房东看房,通过对比和交流逐渐理清了什么样的房源是不能接受的,同时也就逐步界定了我们真正的需求,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行动起来、出门看房。
需求虽然理清楚了,发现了更让人挠头的问题,在北京这种租房严重供需失衡的市场,以上房源需求显得“大逆不道”。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十几天找房看房过程中,只有一户房子满足需求,此房也因此被20多家中介盯上抬高了租金。
即便这样,能够明确需求仍然是让人欣喜的一步。
背水一战的Plan B
有那么10来天找房看房,最后的结果都是不满意。在这过程中,极大考验心理承受能力,由于经历过考研找调剂与考研找房,对此持久战已有心理准备。合租的小伙伴显然求学路上一帆风顺,便开始紧张起来上班时间也在网上看房源信息。
持久战一个好处就是教会我们放低标准。诸如西二旗、上地、回龙观起初由于地铁拥挤都不在我们考虑之内,但极端情况,不失为备用选项。随着时间推移,当大家逐渐降低预期之后,这几个地方也会进入大家考虑的视野,所以从根本来说,仍然有路可退,那么持久战就还有信念的支撑,最坏情况,我们还有plan B。
快速试错的数学原理
进入互联网行业,学会最重要的一条做事的方法论即是:小步快跑、快速试错。这条方法论在实践中可谓屡试不爽,有时也会思考这条方法论是否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最近读《算法帝国》书中提到大数定律,大数定律讲的是一件事情重复足够多次数,会达到数学期望的水平。迁移到做事中,坚持与努力实际上是在积累重复的次数,以求期望的事情发生,按照大数定律的原理,重复次数结合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促成尝试次数越多,越有可能发生期望的事情。
满足我们需求的理想房源虽然稀缺,但考虑到北京房屋出租市场之大以及总有一批厌恶与中介合作的房东的存在,只要坚持仍然存在可行性。找到理想房源的事情就变得看似无法证实,但是也无法证伪。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拥有plan B与充裕的时间,为什么不坚持找呢?
其实想想马斯克当年要开SpaceX时,多少人觉得马斯克脑抽,但在当时看来造火箭无法证实,其实也是无法证伪的,最后马斯克也做成了,很多事情不试试怎么知道。
需求达成
抱有勤快与坚韧的租房过程的判断,能有有效避免自己陷入“租不到房子”的稀缺心态。
通过中介与58个人房源渠道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某一天在58找到一位不与中介合作的个人房东,第一时间发了短信。房东之后打电话确认非中介信息表达了对刚毕业学生房客的偏爱。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乐帝第一时间补发了希望获得优先看房权的意愿。十天之后,与舍友第一时间看房,根据判断这是这些天看房最符合租房需求的房子,快速与舍友沟通表达了想租的意愿,并与房东表示了意愿,虽历经插曲,房子仍然租了下来。房租情况如本文开头需求的描述。
明早签约。祝看房的朋友都能找到合适的房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产品人的初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417260/54fe0b15669a02a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