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门道文化|霜降: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门道文化|霜降: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作者: 门道app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16:13 被阅读0次

门道提示: 农历九月十五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霜降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霜降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降

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0°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霜降

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一些地方要吃红柿,认为这样可以御寒,能补筋骨。而泉州老人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的说法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霜降

每逢霜降时节,空气中的水汽在夜晚温度降低时遇到地面上的物体,就会附着于其表面凝结成霜。清晨在太阳出来前,我们时常能看到包裹在干枯树枝上的雾凇,这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冬天快要到来了。时光匆匆,一往无前,在季节的影集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记忆吧。

相关文章

  • 有趣的霜降诗

    《霜降水返壑》 作者:黄庭坚(宋)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岁晚》 作者: 白居易 ...

  • 门道文化|霜降: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门道提示: 农历九月十五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

  • 山明水净夜来霜。两首霜降时节秋词,明快而励志,值得品读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渐冷、初霜出现,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晓来谁染霜林醉...

  • 今日霜降,关于这些冷知识你都知道吗?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白居易 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

  • 草枯霜降临 心澄自温暖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白居易《岁晚》(节选) 伴着风声和秋叶的飘落,昨日迎来了霜...

  • 云裳羽衣之二十四节气图18【霜降】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斗指戌,太阳黄金为...

  •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秋天总是那么的短暂。秋高气爽的日子还没过多久,便渐渐觉得凉气侵身,微寒阵阵。 今天是10月23日,农历九月十五,却...

  •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每次到了节气的时候,我就佩服老祖宗的智慧,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真的是时光顺应了节气,昨天早晨出门的时候,看见马...

  • 霜降•女泽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霜降,深秋里最后的节气,今日是有些凄冷的。“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以为备...

  • 节气 | 霜降水返壑 风落木归山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岁晚 白居易 今天是公历10月23日,阴历9月初四。 这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门道文化|霜降: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sa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