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看存储引擎命令
SHOW ENGINES ;
存储引擎.png
2、查看默认的存储引擎命令
SHOW VARIABLES LIKE '%storage_engine%';
或
SELECT @@default_storage_engine;
image.png
3、修改默认的存储引擎
如果在创建表的语句中没有显式指定表的存储引擎的话,那就会默认使用 InnoDB 作为表的存储引擎。如果我们想改变表的默认存储引擎的话,可以这样写启动服务器的命令行
- 方式一
SET DEFAULT_STORAGE_ENGINE=MyISAM;
- 方式二:修改
my.cnf
default-storage-engine=MyISAM
# 重启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service
4、设置表的存储引擎
存储引擎是负责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和写入工作的,我们可以为
不同的表设置不同的存储引擎
,也就是说不同的表可以有不同的物理存储结构,不同的提取和写入方式
- 4.1、创建表时指定存储引擎
我们之前创建表的语句都没有指定表的存储引擎,那就会使用默认的存储引擎 InnoDB 。如果我们想显
式的指定一下表的存储引擎,那可以这么写
CREATE TABLE 表名
(
建表语句;
) ENGINE = 存储引擎名称;
- 4.2、修改表的存储引擎
如果表已经建好了,我们也可以使用下边这个语句来修改表的存储引擎
ALTER TABLE 表名 ENGINE = 存储引擎名称;
一、 InnoDB 引擎-具备外键支持功能的事务存储引擎
- MySQL从3.23.34a开始就包含InnoDB存储引擎。
大于等于5.5之后,默认采用InnoDB引擎
。 - InnoDB是MySQL的
默认事务型引擎
,它被设计用来处理大量的短期(short-lived)事务。可以确保事务的完整提交(Commit)和回滚(Rollback)
。 - 除了增加和查询外,还需要更新、删除操作,那么,应优先选择InnoDB存储引擎。
除非有非常特别的原因需要使用其他的存储引擎,否则应该优先考虑InnoDB引擎。
- InnoDB是
为处理巨大数据量的最大性能设计
。 - 对比MyISAM的存储引擎,
InnoDB写的处理效率差一些
,并且会占用更多的磁盘空间以保存数据和索引。 - MyISAM只缓存索引,不缓存真实数据;InnoDB不仅缓存索引还要缓存真实数据,
对内存要求较高
,而且内存大小对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MyISAM 引擎-主要的非事务处理存储引擎
- MyISAM提供了大量的特性,包括全文索引、压缩、空间函数(GIS)等,但MyISAM
不支持事务、行级锁、外键
,有一个毫无疑问的缺陷就是崩溃后无法安全恢复
。 5.5之前默认的存储引擎
- 优势是访问的
速度快
,对事务完整性没有要求或者以SELECT、INSERT为主的应用 - 针对数据统计有额外的常数存储。故而 count(*) 的查询效率很高
- 应用场景:只读应用或者以读为主的业务
三、Archive引擎-用于数据存档
- 下表展示了ARCHIVE 存储引擎功能 image.png
四、Blackhole引擎-丢弃写操作,读操作会返回空内容
五、CSV引擎-存储数据时,以逗号分隔各个数据项
- 创建CSV表还会创建相应的
元文件
,用于存储表的状态
和表中存在的行数
。此文件的名称与表的名称相同,后缀为CSM
六、Memory引擎-置于内存的表
-
Memory采用的逻辑介质是
内存
,响应速度很快
,但是当mysqld守护进程崩溃的时候数据会丢失
。另外,要求存储的数据是数据长度不变的格式,比如,Blob和Text类型的数据不可用(长度不固定的)。 -
Memory同时支持
哈希(HASH)索引
和B+树索引
。 -
Memory表至少比MyISAM表要
快一个数量级
。 -
MEMORY
表的大小是受到限制
的。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参数,分别是max_rows
和max_heap_table_size
。其中,max_rows可以在创建表时指定;max_heap_table_size的大小默认为16MB,可以按需要进行扩大。 -
数据文件与索引文件分开存储。
-
缺点:其数据易丢失,生命周期短。基于这个缺陷,选择MEMORY存储引擎时需要特别小心。
七、InnoDB架构
1. 缓冲池
缓冲池是主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用来缓存
已使用的表和索引数据
。缓冲池使得经常被使用的数据能够直接在内存中获得,从而提高速度。
2. 更改缓存
更改缓存是一个特殊的数据结构,当受影响的索引页不在缓存中时,更改缓存会缓存辅助索引页的更改。索引页被其他读取操作时会加载到缓存池,缓存的更改内容就会被合并。不同于集群索引,辅助索引并非独一无二的。当系统大部分闲置时,清除操作会定期运行,将更新的索引页刷入磁盘。更新缓存合并期间,可能会大大降低查询的性能。在内存中,更新缓存占用一部分InnoDB缓冲池。在磁盘中,更新缓存是系统表空间的一部分。更新缓存的数据类型由innodb_change_buffering配置项管理。
3. 自适应哈希索引
自适应哈希索引将负载和足够的内存结合起来,使得InnoDB像内存数据库一样运行,不需要降低事务上的性能或可靠性。这个特性通过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选项配置,或者通过-- skip-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命令行在服务启动时关闭
4. 重做日志缓存
重做日志缓存存放要放入重做日志的数据。重做日志缓存大小通过innodb_log_buffer_size配置项配置。重做日志缓存会定期地将日志文件刷入磁盘。大型的重做日志缓存使得大型事务能够正常运行而不需要写入磁盘。
5. 系统表空间
系统表空间包括InnoDB数据字典、双写缓存、更新缓存和撤销日志,同时也包括表和索引数据。多表共享,系统表空间被视为共享表空间。
6. 双写缓存
双写缓存位于系统表空间中,用于写入从缓存池刷新的数据页。只有在刷新并写入双写缓存后,InnoDB才会将数据页写入合适的位置。
7. 撤销日志
撤销日志是一系列与事务相关的撤销记录的集合,包含如何撤销事务最近的更改。如果其他事务要查询原始数据,可以从撤销日志记录中追溯未更改的数据。撤销日志存在于撤销日志片段中,这些片段包含于回滚片段中。
8. 每个表一个文件的表空间
每个表一个文件的表空间是指每个单独的表空间创建在自身的数据文件中,而不是系统表空间中。这个功能通过innodb_file_per_table配置项开启。每个表空间由一个单独的.ibd数据文件代表,该文件默认被创建在数据库目录中。
9. 通用表空间
使用CREATE TABLESPACE语法创建共享的InnoDB表空间。通用表空间可以创建在MySQL数据目录之外能够管理多个表并支持所有行格式的表。
10. 撤销表空间
撤销表空间由一个或多个包含撤销日志的文件组成。撤销表空间的数量由innodb_undo_tablespaces配置项配置。
11. 临时表空间
用户创建的临时表空间和基于磁盘的内部临时表都创建于临时表空间。innodb_temp_data_file_path配置项定义了相关的路径、名称、大小和属性。如果该值为空,默认会在
innodb_data_home_dir变量指定的目录下创建一个自动扩展的数据文件。
12. 重做日志
重做日志是基于磁盘的数据结构,在崩溃恢复期间使用,用来纠正数据。正常操作期间,重做日志会将请求数据进行编码,这些请求会改变InnoDB表数据。遇到意外崩溃后,未完成的更改会自动在初始化期间重新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