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之先,庄公以前,未有谱牒,见诸史籍者有四:
其一:
昔在黄帝,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鑱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其二:
源自姬姓,鲁国公子,泄堵俞者,鲁庄公少子也,周襄王十六年,率师伐滑,有大功,受鲁釐公封于俞地。俞,又称符俞,亦称先俞、西俞,即今江苏省泗阳市。周安王九年(楚悼王九年,公元前393年),楚悼王因鲁国声援郑国而发动了进攻鲁国的战役,符俞之地成为两军战场,之后归于楚国。两年后的周安王十一年(楚十一年,公元前391年),韩、魏、赵三国联手讨伐楚国,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其后,大梁成为魏国的都城,而符俞则被赵列侯瓜分而去。符俞之地归鲁无望后,在公子泄堵俞的后裔子孙中,即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其三: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俞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楚公族有大夫俞人,相传至今。”在俞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或职业为姓氏者,称俞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其四: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宁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宁俞,就是著名的姬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执政上卿姬元咺的儿子,后亦为卫国大夫,以聪慧、忠诚著称于世。周襄王姬郑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春天,晋文公姬重耳下令晋军准备攻打卫国,卫成公姬郑大惧,偕公子姬歂犬逃到了襄中(今山西襄汾),把国政交给弟弟姬叔武和大夫姬元咺代管。同年冬天,晋文公和众诸侯在践土会盟(今河南原武),姬叔武和姬元咺趁机替卫成公求情,请求晋侯让他复位。复位后的卫成公却听信了姬歂犬的谗言,无端杀害了姬元咺的儿子士荣。回京城后,姬歂犬又杀死了叔叔姬叔武。姬元咺只得向晋文公告状,请求昭雪。晋文公请示了周襄王后公开审判,姬元咺居理为胜。但姬元咺虽然理直,可是那时的规矩是下不能犯上,臣不能犯君,因此却也不能把卫成公怎样。卫成公忿其臣子在晋文公面前状告自己,在周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31年)回国后,立即杀害了姬元咺。尽管如此,卫成公因为姬宁俞一贯忠诚,却没有遭到连坐之难。周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29年)夏季,晋文公越来越讨厌卫成公,便趁卫成公有病之时派人收买了卫国的宫廷御医,要鸩杀卫成公。姬宁俞知道了这一情况后,反过来再次收买御医,使其将毒药大大减量,因此卫成公服毒后不但没死,反而病也好了。这样,姬宁俞不但没有得罪春秋霸主晋文公,又化解了本国君主的一次危难。后来卫成公听从了姬宁俞的劝告,将卫国特产的上好美玉贡分别献给周襄王、晋文公,此后晋文公也就不再找卫成公的麻烦了,使卫成公安然地执政了二十八年之久。国君无端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兄长,而自己却仍旧忠心护主,并尽心竭力地辅佐国君管理国家,这在整个春秋时期的卫国,除了姬宁俞,再无第二人。在姬宁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分称俞氏,宁氏,世代相传至今。
可能性更高的来源:殷商古国——俞国,七件铜器记录神秘身影,俞姓来历,擅造独木舟
殷商有俞国,俞国虽不见甲骨卜辞,却在青铜器的铭文上被记录了下来。金文中“俞”也作“艅”,晚商时期的俞族是商王室的骨干成员,俞国国君长期在王室担任要职,俞国的主要历史也被集中在这一时期。俞族是商王的亲信,因其国内经济文明较为发达,国民的战斗力也强悍,因而受到王室的特别对待。根据金文记载,可以推测商王在俞国设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且由商王亲封的“亚俞”统领。之前提到的林国,林国被商灭亡后,商王曾派“田俞”和“亚俞”去驻守林地,故俞国和后期林国也有政治上的往来。商代俞国的具体位置据说在今山东梁山县境内,清末道光或咸丰年间在此出土了七件晚商铜器(已流落海外),上有铭文“亚俞”、“小臣俞”字样,比如“亚俞父乙卣(yǒu)” “亚俞父辛觯(zhì)”、“小臣俞犀尊”等等。梁山县近靠商末首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临近东夷部落群,是商王室防御东夷敌国的重要屏障。
"俞”的甲骨文是由类似“舟”和“单桨”两部分组成,表示“单桨划着小舟顺流而下”。造字本义跟“舟”有关,古代最早的“舟”就是独木船。据考古得知,人类发明独木舟大概已有七千余年历史。原始时期,人类面对江洋大河无能为力,隔着对岸相距甚近,却无法穿越,渡船的发明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故“俞”字又引申出“捷径”、“穿越”之意。所谓的独木舟,就是把大木的中间挖空即成,所以《说文解字》对“俞”的解释是:“空中木为舟也。”后来随着航业的发展,船只的造型越来越豪华,单纯的“俞”字已经不能表达船只的规模和用途,便在“俞”的基础上另造“艅”替代,“俞”的造字本义逐渐被削弱。但“俞”、“艅”两字通用,许多商周铜器铭文上的“俞”字作“艅”。明代《说文长笺》记载春秋吴国阖闾有大舟名“兪皇”,即“艅艎”。早期俞地族人擅长制造独木舟,或以此为产业。
俞国作为商王室的战略伙伴,有一件事可以作为俞国彪炳史册的大事记,恐怕也是俞族人最可以引以为傲的历史了,那就是参与了商末重要战役——东夷之战。青铜器“小臣俞犀尊”(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有铭文27字,清晰的记载了俞国参与东夷战事后得到王室褒奖的情景:“丁子(巳),王眚(省)夔(kuí)庸,王易(赐)小臣艅夒贝,隹(唯)王来正人(征夷)方,隹(唯)王十祀又五,肜(róng)日。”铭文大意:帝辛十五年丁巳这天,肜祭之日,商王伐东夷归来,巡视夔庸(城),赏赐小臣艅(俞)夒贝(夒城的货币),以资嘉奖。小臣俞因此而制作铜器供子孙纪念。
小臣俞犀尊俞国除了与商王室保持铁桶关系外,与其它方国或氏族的联系也相当频繁。除了开头提到的林国,还有舌国。《山海经》和《吕氏春秋》里面均记载南方有反舌国,被记录下来的出土商代铜器有“舌盘”、“舌鼎”、“舌簋(guǐ)”,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河南安阳境内已发掘出土舌器,证明殷商王畿之内确有一支舌族存在,或为舌国。其中“舌盘”铭文中有“俞舌”等字样,隐隐透视着商代俞族和舌族之间某种不同寻常的关联,或为姻缘,或为政治、军事上的合作。
关于商代俞国的结局,随着商朝的覆灭,俞国也被周族征服,但应该没有被灭祀,而被迁封到了今山东夏津县境内,成了西周的一个伯爵小国,受鲁国管辖。这期间有西周青铜器“俞伯簋(guǐ)”、“俞伯卣(yǒu)”(清末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春秋早期,俞国与鲁国关系友善,还有过联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土于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境内的春秋早期铜器“鲁伯厚父盘”,铭文:“鲁伯厚父作仲姬俞媵盘。”以及“鲁伯大父簋”,铭文:“鲁伯大父作仲姬俞媵簋,其万年眉寿永宝用享。”姬俞,鲁国公主,即鲁伯厚(大)父的女儿,这是鲁君为女儿做的陪嫁媵器,女儿即将嫁往俞国,故称姬俞。这是鲁俞两国通婚的实证。
鲁伯厚父盘以上源流,因年代久远,战乱频频,未有谱谍相传,五峰俞氏出于哪一支都有可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从宋谱--20世祖俞浙公手书《金字谱》(即《五峰俞氏宗谱》,成谱于宋德佑元年(1275年))为准,俞浙公曾为南宋秘书阁修撰,管理皇家图书馆与档案馆,“蒐葺先贤遗帙,绘影列图,集成一卷”,所以资料完整翔实。
依家谱所记,一世祖庄公生于唐光宅元年甲申(684年),居青州益都县金岭乡下梅径村青社里。以地理位置来看,似乎离商代俞国梁山县与周代夏津县更加相近。当然另外几说也很有可能,毕竟自春秋宁俞(周襄王姬郑二十年(公元前632年))到唐初(684年),千年以降,人世变迁,什么都有可能。
自我这支,迁徙历史可按以下记之:
溯本青州,青社五世。
五峰发祥,世居新邑。
静安三分,显冠大明。
甲申事变,避居山野。
网友评论